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67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隧道火灾的特点,运用场模拟的方法,利用商业CFD软件PHOENICS3.5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纵向通风速度下,该公路隧道火灾烟气的浓度场、温度场等的蔓延规律,为研究烟气的流动情况和制定疏散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提出了控制火灾、满足火灾救援和人员疏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2.
随着我国运输业的发展,铁路隧道内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隧道发生火灾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旅客列车的各种意外事故着火、货物列车火灾和油罐列车火灾.其中在隧道内容易着火且危害最大的当属油罐列车(又称油槽列车)着火,这是因为石油产品具有非常大的火灾危险特性,着火后燃烧持续时间长,范围大,温度上升速度快,火焰中心的最高温度往往超过1 000℃,局部甚至高达1 200℃~1 600℃,使消防扑灭存在极大困难,以致对隧道衬砌产生的破坏也最严重.1976年至1998年间,仅油槽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共计有8起,累计中断行车时间2 500小时,人员伤亡超过300人(死亡115人),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 0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则无法估计.  相似文献   
33.
浅埋隧道地表锚杆预加固的作用机理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场量测与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用砂浆锚杆对浅埋隧道地表进行预加固的作用效果以及锚杆与地层共同作用的力学机理,由此提出了分析锚杆预加固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4.
隧道火灾后衬砌损伤特级的模糊评判方法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对隧道衬砌材料与构件进行火损试验和检测的有关试验成果基础上,探讨了用模糊理论来评定隧道火灾后实砌损伤等级的划分方法,并对几种不同温度量级和烧蚀恒温时间条件下衬砌的受损程度进行了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35.
36.
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决定了隧道的消防设计应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为此开发了隧道火灾时的人员疏散计算机模型Tunev ,该模型可以计算隧道内不同位置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所需的时间;与火灾数值模拟软件CFD—POENICS3.5相结合,可以计算危险来临时间;通过对两种时间的比较,判断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简述了模型的有关概念,并对工程实例进行了疏散模拟,最后简述了Tunev模型的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37.
文章依托浏阳河隧道工程2号深大竖井施工实例,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竖井施工技术及竖井转正洞的施工方案,即竖井采用明挖逆筑法施工,围护桩及喷锚支护与衬砌共同构成刚度较大的封闭式环状水平受力结构,竖井转正洞与竖井落底同步进行的施工方法,有利地解决了正洞开挖存在作业平台过高的问题。文章针对具体的施工过程建立了仿真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情况,分析了该施工方法的安全性。实施效果表明:地层位移、竖井的初期支护、竖井的二次衬砌、隧道正洞的初期支护受力均满足安全要求。竖井转正洞施工过程中,隧道正洞初期支护的较大弯矩集中在拱脚附近,最大弯矩随着开挖而增大。  相似文献   
38.
隧道火灾后衬砌承载能力的可靠度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可靠度理论中的复合并串联系统,探讨了铁路隧道在发生火灾事故后,衬砌结构承载能力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并结合有关试验测试资料,对不同火灾温度场作用下,衬砌结构的儿概率和可靠度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隧道火灾后,衬砌结构的可靠 指标。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