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36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12年12月31日早8时许,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与永澄南路路口东向西方向,一辆混凝土搅拌车因躲避车辆而侧翻在路边,驾驶员受轻伤。由于搅拌车太重,在连续拉断4条钢绳后,2辆汽车起重机(俗称:吊车)才将这辆搅拌车扶正,让交通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2.
文章介绍了适用于汽车白车身焊装门盖线换模机构可升降导向杆装置的一种驱动机构新型设计,该设计通过控制信号对气缸阀岛切换,从而快速实现模具上下线切换,可以有效节省模具切换下线的时间及人力资源成本。  相似文献   
103.
减轻受访者负担是提高居民出行调查回应率和精准度的关键,而基于传统问卷调查的改进对此难有突破. 本文设计和实验一种耦合GPS技术和网络调查技术的居民出行调查方案,以期获得实质性改善. 方案使用GPS模块进行被动式跟踪确定出行路径,同时利用网络调查收集受访者个人/家庭信息和行程目的. 设计利用GPS对出行时空轨迹具有高精准定义的特点,降低对行程信息调查表的填写要求,并且通过互联网调查允许受访者自行选择时间填写,把对行程回忆的不良影响减到最小. 方案实验使用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职工群体做驾车出行调查,并与传统问卷调查做了比较. 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新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出行数据收集的精度和效率,明显降低受访者负担和调查费用,有望发展成为下一代交通调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4.
上海长江大桥桥墩冲刷坑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长江口北港水沙条件以及河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三维泥沙数学模型和局部正态物理模型2种手段预测上海长江大桥桥墩冲刷坑的最大冲刷深度,三维泥沙数学模型和局部正态物理模型的边界条件由大范围的长江口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提供.结果表明,2种手段预测得到的桥墩冲刷深度较为接近,可为桥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运用卡氏定理,分析了轴用弹性挡圈的径向变形,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防止其工作失效的松动转速,为其合理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简单介绍先进的无绳孔压静力触探技术,并分别探讨由孔压静力触探试验估算软土层固结系数、不排水抗剪强度和侧向渗透系数的原理以及估算方法,并结合江苏淮盐高速公路试验段对地基土的土性参数进行估算。通过与其它常规原位测试试验结果的分析对比,发现由孔压静探资料对土层的以上参数进行估算是可行的,值得在公路建设的勘察及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正>0引言条帚门航道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水域,介于六横岛与虾峙岛之间,由条帚门口外航道(AC段)、条帚门支线航道(BC段)和条帚门口内航道(CE段)等组成,航道全长22.6 n mile。条帚门航道示意见图1。AC段满足15万吨级船舶满载(船舶总长289 m,型宽45 m,型深24 m,满载吃水17.6 m),30万吨级船舶空载通航深度要求,30万吨级船舶+15万吨级船舶  相似文献   
108.
为适应海外工程建设的需要和为桥梁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对比研究英国桥梁设计规范(BS5400-2-2006)与中国现行桥梁设计规范关于汽车荷载的模式和相关规定。基于可靠度理论,深入探究了中英两国规范关于汽车荷载模式的制定依据及其理论背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两国规范关于汽车设计荷载模式及其效应的异同,并通过算例比较两国规范关于汽车荷载的应用差异。  相似文献   
109.
对线路探伤检查发现的60N U71MnG重伤钢轨进行磁粉检测复核,在钢轨轨头工作边侧表面发现了裂纹。为查明裂纹产生的原因,人工压断裂纹钢轨并取样,对裂纹处断口进行宏观形貌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以获得裂纹断口的形貌特征和伤损特点;对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维氏硬度检验,以分析裂纹的成因和机理,并在考虑温度拉应力和列车动弯应力作用下,对钢轨受力及裂纹萌生机理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钢轨轨头工作边侧表面裂纹为冷态下形成的外伤,裂纹及其附近部位曾受到过剧烈摩擦产生高温并发生相变产生了马氏体组织;当轨温为-33℃时,在温度拉应力和列车产生的动弯应力的共同作用下,白层马氏体表面中心偏下位置的拉应力为417.6 MPa,裂纹易从钢轨表面中心萌生,其尖端应力强度因子KI为28.9 MPa·mm1/2,高于钢轨断裂韧性KIC的最小单值,因此钢轨在经历很短的循环载荷周次后便从白层马氏体处发生裂纹失稳扩展。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