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5篇
铁路运输   4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长沙市三汊矶湘江大桥,为跨径组合(70 132 328 132 70)m的钢箱主梁自锚式悬索桥,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钻石型结构。文章介绍了该桥主塔的设计思路和构造特点,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构件尺寸、横梁设置、纵向阻尼装置等因素对主塔受力性能及空间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钢箱梁受压翼缘局部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斜拉桥钢箱主梁加劲翼缘板受压时的工作表现,根据弹性稳定理论和弹塑性稳定理论,运用能量法则,提出其受压翼缘局部稳定分析模型,得到受压翼缘板临界应力计算值,并与试验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43.
加固后并行钢板梁桥的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超  戴公连 《铁道学报》2002,24(3):71-73
采用实用空间理论分析方法,解决了铁路桥中并行钢板梁桥横向加固后的力学分析问题,并得出了并行钢板梁桥横向加固能延长其疲劳寿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4.
以长沙市洪山大桥塔梁墩固结节段模型试验为基础 ,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扭转对大悬臂钢脊骨梁应力的附加影响 ,并进一步研究了在横隔板间距、刚度变化的情况下 ,脊骨梁翘曲正应力及剪应力的变化规律 ,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5.
25t轴重下中,小混凝土桥疲劳性能评估基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公连  吕海燕 《铁道学报》1997,19(2):120-125
通过三片模拟梁试验实测结果,探讨了基频法评估铁路桥梁疲劳使用性能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25t轴重荷载作用下,结构疲劳安全度及使用性能满足营运要求。  相似文献   
46.
本以势能驻值原理为基础,提出了U·L列式的增量平衡方程并编制了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程序;按1/50比例缩尺进行了喜旧溪大桥有机玻璃模型试验。其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7.
高性能混凝土梁长期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根不同掺量的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梁的收缩、徐变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掺量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在荷载长期作用下的收缩、徐变性能及其上拱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不同掺量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实验观测结果表明:高性能粉煤灰掺量20%~40%混凝土梁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与同强度的未掺高性能粉煤灰的梁相比,其后期强度和抗压弹性模量增大,收缩徐变减小,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8.
深圳市芙蓉大桥连续钢管拱系杆拱桥空间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基于有限变形理论,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建立了考虑体系转换及初始力影响的钢管拱桥空间稳定分析方法及设计程序;对深圳市芙蓉大桥连续纲管拱系杆拱桥进行了施工过程及成桥阶段空间分析,提出了各施工阶段的空间稳定安全系数,探讨了成桥阶段吊杆、桥面系刚度、拱上横撑、施工误差等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以广州市广佛出口放射线琐类型的箱梁牛腿为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有限元法,针对规范中规定的不同情况,分析了牛腿的横向应力分布,得出了不同情况下牛腿的有效作用宽度。  相似文献   
50.
以新建沪昆高铁上跨武广客专某槽型断面独塔转体施工斜拉桥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Midas/Civil和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整体和局部分析模型,模拟分析塔梁墩固结区应力的分布特征;探讨应力集中点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情况,明确其影响范围;沿指定路径追踪截面上的应力,揭示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槽型梁底板上下缘拉应力较大,需局部加强;塔柱边边缘、塔梁相交处及固结区内部孔洞附近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应适当设置圆倒角;最大压应力点附近区域应力迅速衰减,影响范围较小,最大拉应力点附近区域一定范围内存在较大的拉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