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篇 |
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0篇 |
综合类 | 61篇 |
水路运输 | 45篇 |
铁路运输 | 53篇 |
综合运输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以河南省襄城茨沟-舞阳的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为背景.通过分析落锤式弯沉仪测试结果,对土工格栅在提高路面承载能力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并得到土工格栅在提高路面承载能力方面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一结论。同时还提出落锤式弯沉仪检测旧路加宽部位的路面承载能力及路面裂缝情况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2.
铁路客车外观色彩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客车外观色彩设计是一种反映产品形象最直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对铁路机车、车辆车体外部图案的选择及色彩处理。设计思想包括铁路客车的整体性、环境性、功能性、审美性、特色性、体现企业品牌形象和符合旅客心理需求。结合色彩设计学和美学理论,对铁路客车色彩设计进行探讨,为设计符合铁路客车特点的色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3.
164.
研究了用PCRBSC方法制备SiC,观察发现用该方法制备的SiC晶粒中存在层状结构。并且由于没预掺α-SiC,反应烧结速度快于RBSC方法,且生成的SiC均为β相,与RBSC方法相比,生成的SiC晶粒更加细小均匀。 相似文献
165.
文章以62 000 t多用途船在水平船台拖移下水工艺方案为例,对船舶在水平船台下水方法及拖移拉力计算进行了介绍。针对该船下水拖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改善后续产品的下水工艺,并为今后水平船台建造其类似产品的拖移下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6.
167.
高速铁路路基区段受环境变化、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影响,可能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沉降,其中不均匀沉降对高速铁路运行安全、舒适和耐久性影响较大,因此,快速、有效地诊断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非常重要。基于列车轨道动态检测数据、车载晃车仪检测数据、台账信息等多源数据,研究不均匀沉降区段的轨道不平顺波长、幅值特征,建立轨道不平顺特征、列车运行速度和列车加速度之间的关联;同时,充分发挥不同数据源的优势,提取波长因子、幅值因子、车体动力响应因子、竖曲线因子、劣化率因子等能够反映路基不均匀沉降特征的指标。利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统一各指标当量值,确定各指标融合权重,最终构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综合评价指标,建立相应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路基不均匀沉降会引起较大幅值的轨道几何长波不平顺,进而导致车体加速度超限,并可以通过车载式晃车仪检测;同一区段轨道长波不平顺呈现趋势劣化时能侧面反映沉降的发生,但竖曲线是预先设计的坡度,对路基沉降诊断有一定干扰。路基沉降综合评价指标可以采用百分制,根据现场实践经验,以超过60分作为沉降发生的评判标准。通过3条高速铁路的实际验证,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发现路基沉降区段,及时提示工务部门精准维修。 相似文献
168.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FPZQ-4标段北东口水道桥铁路箱梁采用节段预制、造桥机拼装施工。为缩短架梁施工工期,针对铁路箱梁施工,提出了利用两孔连做造桥机进行节段拼装的施工方案,即在造桥机上设置前、后2个工作跨,使造桥机一次过孔,同时拼装2孔桥梁。两孔连做造桥机采用下承式结构,由主梁、下托梁、托轮系统、前(后)支腿和提梁龙门吊等部分组成。在节段拼装施工过程中,通过托轮系统垂直倒换技术,克服了公路墩身预留钢筋对托轮系统倒换的不利影响;通过架梁、过孔2种不同工作状态下造桥机主梁的简支、连续体系转换技术,使前、后跨箱梁的线形调整相互独立;采用移动前、后托轮系统支撑位置的变跨技术,实现了40m、64m不等跨桥梁的架设施工。 相似文献
169.
170.
通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了车辙积水模型,从车辙积水临界深度、行驶安全性的角度提出车辙深度评价指标,并分为三级,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