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6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科技攻关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是一项技术挑战性极强的工程,科技攻关成为建桥成功的关键。概述大桥建设过程中科技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内容包括科技管理工作重点及工作形式,并着重介绍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2.
超大跨径悬索桥空气静力非线性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非线性空气静力稳定理论及程序系统,对超大跨径悬索桥领域的空气静力行为展开了初步的分析与比较,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本文研究旨在为今后超大跨径桥梁的静力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桥梁工程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学科发展、建设规模及速度、墩台和基础工程、设计风格等方面回顾了本世纪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经分析认为本世纪桥梁工程得以迅猛发展是源于材料革新、电子计算机技术、预应力思想、自架设体系思想、桥梁设计竞赛机制、施工管理体制等方面。对下一世纪桥梁工程发展进行了预测并对超级跨海工程的前期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
超大跨径桥梁结构中的特殊力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超大跨径桥梁结构的两种基本体系(斜拉桥与悬索吊桥)入手,回顾了本领域理论研究现状,并揭示了超大跨径桥梁所面临的诸多亟待解决的特殊力学难点及可行的对策,分析表明,超大跨径斜拉桥力学难点在于静力稳定性问题,超大跨径悬索桥主要是风载下的空气静力,空气动力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5.
厦门海沧大桥主桥西塔空间静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彧  方明山 《公路》2000,(4):20-21,56
针对海沧大桥主桥桥塔现阶段施工的具体情况,提出了8种施工方案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从而为主塔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分析表明,工程所关注的塔顶偏移量问题并十分突出,塔顶总偏移量仍处于施工精度的控制范围,文中提出的方案2及方案3均为可实施方案,但方案3因具有更多优势而作为本文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6.
为解决沿海地区公路软基段路基差异沉降病害,该文基于超固结应力比的弹性变形理论,从减轻车辆荷载和结构自重附加应力的角度,开展人造超固结应力比计算分析及轻质化换填新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密度轻质材料的换填厚度可使路基底部附加应力小于原状软土的自重应力,且附加应力小于软土初始流变应力值,形成的超固结应力比,可让软土地基处于弹性变形状态。试验路的沉降性能观测数据显示:工后1年使用情况下,轻质化换填路面结构的沉降稳定保持在1 mm左右,常规路面结构的沉降量达到17 mm,超过行车舒适的上限值15 mm,且沉降还在持续发展中。该文提出基于人造超固结应力比理论的轻质化换填技术可有效解决软基段路基差异沉降,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践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7.
南昆线七甸泥炭土路基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甸泥岩土路基加固是南昆线28个科研项目之一。国内外软基处理经验甚多,但对于泥炭土厚度大,含水量高,大孔隙比,抗剪强度低,压缩系数大、渗透系数小,沉降量大等特点,加固技术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8.
陈继禹  方明山  宋浪  罗高峰 《公路》2023,(12):59-65
为解决两侧新建模式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改扩建期间形成的匝道左入导改点,存在的合流区车辆速度离散程度高、匝道车辆左入汇入主线风险隐患突出、S型切换车辆加速条件受限等问题,通过分析左入导改点车辆运行特征,提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分离式立交左入导改匝道控制方法,包括入口匝道控制、速度引导、碰撞预警等主动交通控制策略,以确保在左入汇入合流区处匝道上车辆行驶速度与主线内侧车道上车辆接近,提升匝道左入汇入行车安全水平。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三门麻岙岭至临海青岭段)的吴岙枢纽互通实践效果表明,在枢纽互通改扩建期左入导改点实施主动交通控制,有利于保障行车秩序、降低合流区速度离散性、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9.
陈继禹  方明山  宋浪  罗高峰 《公路》2023,(12):59-65
为解决两侧新建模式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改扩建期间形成的匝道左入导改点,存在的合流区车辆速度离散程度高、匝道车辆左入汇入主线风险隐患突出、S型切换车辆加速条件受限等问题,通过分析左入导改点车辆运行特征,提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分离式立交左入导改匝道控制方法,包括入口匝道控制、速度引导、碰撞预警等主动交通控制策略,以确保在左入汇入合流区处匝道上车辆行驶速度与主线内侧车道上车辆接近,提升匝道左入汇入行车安全水平。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三门麻岙岭至临海青岭段)的吴岙枢纽互通实践效果表明,在枢纽互通改扩建期左入导改点实施主动交通控制,有利于保障行车秩序、降低合流区速度离散性、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