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211篇
综合类   184篇
水路运输   217篇
铁路运输   134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61.
水下结构声固耦合振动的特征值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邹元杰  赵德有 《船舶力学》2004,8(2):109-120
针对水下结构声固耦合振动计算中出现的非对称矩阵(与频率相关)的特征值问题,本文基于共轭子空间迭代法,提出了计算水下结构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双重迭代算法.数值算例表明:该算法收敛性好,用于水下结构声固耦合振动的特征值计算是有效的.文中分别将流体视为不可压缩和可压缩两种情况建立了流固耦合方程,计算了板、加筋板和方箱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将干模态和湿模态、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流体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结构刚度和流体边界条件对附加水质量影响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2.
海洋平台振动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亚军  赵德有 《船舶力学》2004,8(3):116-123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模糊逻辑控制在结构振动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模糊逻辑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非线性以及被控系统和外载荷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本文对于海洋平台振动模糊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态阻尼比的不确定性显示了模糊控制的鲁棒性,研究表明海洋平台的振动模糊主动控制是有效的、可行的,并且提高了平台的适用性和生存性.本文的方法毫无疑问为今后的海洋平台振动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6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数据融合的结构裂纹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和数据融合技术相结合,对铝板裂纹进行了故障诊断.在梁结构的振型斜率变化率的基础上,得到了板结构两个方向的振型斜率变化率裂纹诊断指标.通过对模糊神经网络诊断结果和模糊神经网络数据融合诊断结果的比较,证明模糊神经网络数据融合诊断方法对裂纹的检测、定位和性质刻画能够达到满意的精度,也证明了在所取五种裂纹诊断指标中,振型斜率变化率裂纹诊断指标对裂纹的诊断精度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764.
本文简要介绍了预应力空心板的预制施工艺,系统地总结出一套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为桥梁工程施工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65.
贺开华  乐洪有 《船电技术》2007,27(6):378-381
基于Ansoft公司的Maxwell 2D软件对电动斥力操作机构进行二维建模仿真,分别对无续流二极管和有续流二极管的放电电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结论,对于研究电动斥力机构的特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6.
A nove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mplifiers(DAs)is proposed to make the circuit design mor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This method combin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optimization with manual design by two loops,i.e.,outer manual loop and inner AI loop.The layout design is followed by AI optimization to take mor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parasitic effect into account for the practicability.A DA with three gain cells is designed and optimized in a standard 0.18μm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technology to verify the proposed method.With a chip area of only 0.55 mm2,the DA provides 9.8 dB average forward gain from 1 to 15.2 GHz.The output power at 1 dB output compression point is more than 7.7 dBm in the 2-14 GHz frequency band and the peak power-added efficiency(PAE)is 10.6%.The measurement results validate the proposed method as a robust DA design procedure for improving circuit performance and desig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767.
内河集装箱运输具有其独特性,船舶配载时更强调船舶舱容利用率.考虑特殊箱型影响,以最小化堆栈占用数量为目标,构建内河集装箱船舶配载决策的整数规划模型.为实现快速寻优,设计包含构造部分和优化部分的启发式算法求解.算法中,构造部分基于启发式规则快速构造初始解,优化部分基于邻域搜索策略实现初始解优化.算例研究表明,模型可实现内河集装箱船舶配载决策问题的有效求解,但随着算例规模增加所需求解时间大幅增加.与模型精确求解相比,启发式算法在求解时间方面表现要远优于模型,可在0.25 s内实现所有算例的高效求解,为内河集装箱船舶实际配载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68.
为证实山区道路纵坡参数与驾驶人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晰纵坡路段参数影响驾驶负荷的内在机制,在3条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开展了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采集道路纵坡参数、真实驾驶习惯条件下的驾驶人心电信号、加速踏板力和制动踏板力。基于实测数据,描述制动和加速踏板力幅值的分布特性,分析坡度值对踏板力的影响;探讨加速踏板力、制动踏板力与心率增长率H之间的关联度,并建立H与踏板力之间的回归模型,最终从体力和精神负担两方面揭示了纵坡路段驾驶负荷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动踏板力的均值和特征分位值均高于加速踏板力,对应最高使用频率的制动踏板力幅值也高于加速踏板力,即下坡路段踩踏板操作的体力负荷更大;踏板力与H正相关,其中下坡制动踏板力与H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表明下坡路段尤其是陡坡路段的踏板操作更容易导致精神负担;当踏板力超过某幅值之后,部分驾驶人的H对踏板力的增加变得敏感;对纵坡单元各被试驾驶人的H和踏板力数据取均值,发现在消除驾驶人的个体差异之后,H踏板力的相关性变得更高。  相似文献   
769.
自修复材料作为一种力学构件不仅需要结构宏观构型的拓扑优化,而且需要兼顾自修复剂载体微胶囊的尺寸和分布对自修复材料力学性能和修复效果的影响,因此对结构宏观构型与内置微胶囊进行协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可移动变形组件法,以结构柔度为目标函数,材料面积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内置微胶囊组件的二维数学模型,基于移动渐近线法(MMA),给出了协同优化自修复材料的设计方法,并与经典自修复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验证了协同优化的优越性。研究表明:两类自修复材料的构型具有相似性;两类自修复材料的结构柔度均随微胶囊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力学性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化;与经典自修复材料相比,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协同优化自修复材料呈现出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当体积分数接近14%时,其柔度值仅为经典自修复材料的66.1%。  相似文献   
770.
地下连续墙是大跨度悬索桥锚碇常用的基础型式,为了保障地下连续墙的整体性,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创新性地提出了刚性接头型式。为了对比不同刚性接头构造形式的受力性能,开展了5组接头型式的局部拉伸试验,分析了不同刚性接头形式的破坏模型、承载力、延性以及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表明:多道钢筋搭接刚性接头的效果最好,表现出了较好的受力性能与延性,且该构造在实际施工中可行性较高,可以更好地满足刚性接头设计需求,该接头型式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