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51篇
铁路运输   36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TBM安装洞室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工程长度大、支洞多,断面形式和围岩类别复杂。对TBM施工掘进速度、长距离掘进机可靠性以及对不良地质适应性要求高,TBM洞内安装(拆卸)洞室大、边墙高。为了合理设计和施工,利用平面有限元对TBM安装洞室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其施工动态进行了三维模拟计算,所得结论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2.
浅埋暗挖洞桩法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浅埋暗挖洞桩法的主要特点,利用三维有限元进行计算模拟,通过对浅埋暗挖洞桩法主要施工工序分别引起的洞周围岩位移量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浅埋暗挖洞桩法的地层沉降规律,并对施工过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既有列车振动荷载对锚索预应力损失、地表沉降及桩体水平位移的影响,以京石高铁石家庄六线隧道明挖深大基坑桩、锚围护结构为工程背景,根据相似关系,试验确定了土体-桩锚系统模型试验材料;针对列车振动荷载特点,开展了基坑开挖完成后连续振动162 d(相似关系)的模型试验,分析了振动频率分别为8.282,13.801,20.704 Hz时锚索预应力的损失规律、地表沉降、桩体水平位移以及锚索预应力随锚固深度变化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频率(列车行车速度)的增加,锚索预应力损失率、最终地表沉降值和桩体水平位移均大幅增加; 8.282 Hz频率(行车速度120 km·h-1) 下振动28 d,锚索预应力平均损失率为2%;13.801 Hz频率 (行车速度200 km·h-1) 下振动53 d,锚索预应力平均损失率为8%;20.704 Hz频率(行车速度300 km·h-1)下振动53 d,锚索预应力平均损失率高达23%;锚固段锚索应力沿锚索锚固深度呈喇叭状开口递减趋势,接近锚固段底部时,其应力几乎为0。通过动态模型试验,掌握了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锚索预应力随时间的损失规律,对临近铁路深大基坑锚索设计与施工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两种超前预支护技术控制地层沉降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广州市城市街道人行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实测地表沉降量超出容许沉降量 ,为分析其原因和寻求更合理方案 ,利用三维有限元对该隧道的施工过程分别进行了实际方案和对比方案的计算模拟 ,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指出原方案的不适用性 ,而采用水平旋喷桩对整个隧道周边地层进行加固处理则可以有效地控制地层沉降。  相似文献   
85.
收敛约束原理在隧道位移稳定性判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敛约束原理是解释围岩和支护相互动态作用过程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根据施工监测的位移数据 ,应用该原理判别隧道稳定性 ,其关键在于稳定性判据即极限位移值的确定。得出的极限位移计算结果已被铁路隧道相关规范采纳。  相似文献   
86.
为揭示管幕施工中群管顶进对站台和股道的影响规律,以迎泽大街下穿太原市火车站通道工程暗挖段管幕-结构法施工为例,采用数值计算对钢管不同顶进次序对地表沉降影响进行分析,推荐先下后上的群管顶进次序;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手段,对群管顶进过程中站台和股道沉降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1)群管顶进对地层沉降变形影响是一个多次叠加效应,具有应力路径相关性,顶进过程中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形态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最终呈现出类似Peck横向沉降槽的曲线形态; 2)群管顶进结束后地表沉降横向槽宽度约为50 m,位于管幕底部两侧约45°地层滑移角范围之内; 3)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管幕-结构工法有良好的地层变位控制效果,在多次顶进扰动影响下,站台和股道沉降、轨道高低及水平变形皆在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低含水率砂层隧道土拱效应下的破坏模式与松动土压力,自制试验装置开展低含水率条件下Trapdoor试验,利用PIV技术得出破坏模式;分析主应力偏转对侧压力系数的影响。基于椭球体理论,考虑松动区内竖向荷载梯形分布形式与表观黏聚力作用,推导不同土拱效应发挥程度下隧道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表观黏聚力使模型试验最终滑动面呈现椭圆状,与Terzaghi假设的竖直面存在差别;φ为常数时,K值与埋深正相关,随土拱效应发挥程度增大而增大;土拱效应的发挥程度与埋深成正相关,相同埋深下,K随φ增大而减小,利用本文公式计算出K随φ值变化在0.2~0.7之间。算例表明,相同埋深时松动土压力在不同含水率下随土拱效应发挥呈递减趋势,体现出表观黏聚力随土体饱和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8.
介绍湖北清江水布垭导流洞在开挖断面大、地质条件差、断面变化多等不利情况下 ,采用中洞法、周边导坑法等控制施工方法和长锚杆、空孔预切槽隔振等技术 ,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洞室开挖与支护  相似文献   
89.
超小净距地铁隧道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南京地铁Ⅱ号线苜蓿园站-小卫街站超小净距地铁隧道施工中,由于左右线隧道之间距离较近,对在后行洞开挖爆破荷载作用下先行洞衬砌振动响应进行相关监测,并分析地震波在不同位置的分布规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0.
乌鞘岭隧道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乌鞘岭特长隧道岭脊区段为区域性大断层组成的宽大挤压构造带,围岩破碎软弱,挤压大,变形显著.迫切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变形控制技术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研究结果:通过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变形控制技术研究,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预留合理变形量、多重支护、适当提高衬砌刚度的柔性结构设计,短台阶或超短台阶快开挖、快支护、快封闭和衬砌适时施作的施工技术,成功控制了隧道大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