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9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京地铁6号线新华大街站地处通州新城核心区,为使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地下文物等建构筑物相协调,建筑设计时将民用建筑理念应用于地下工程中,采用了无中板的大空间"中庭"式建筑型式,对结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新课题。重点介绍了"中庭"式车站钢结构中柱的地面拼装、焊接、定位、吊装、混凝土顶升、监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首次采用与测试数据耦合的方法获取虚拟试验台架的驱动文件,作为准确的路面激励输入,以提高疲劳仿真精度.在某车型耐久性能优化中,运用该技术提高了零件的疲劳寿命.仿真与耐久性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且资源消耗少,能有效指导汽车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以国内新建铁路某特大桥(32+48+32)m连续梁为工程实例,从方案选取、地基基础处理、支架计算、搭设及预压、钢筋绑扎、预应力管道埋设、混凝土施工及预应力施工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特别对施工中的支架计算、预压、真空灌浆等重难点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对相关工程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于船坞需要形成水下空间,因此防水至关重要。本文介绍的深圳纾洲岛友联船坞两套防水工程,即临时防水工程和永久防水工程,经施工实践证明,防水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节能、高速、美观、环保、乘坐舒适及安全可靠等要求对汽车越来越重要;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性能的提高带动了零部件及相关材料工业的发展.当前,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轻量化、环保化.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是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降低整车成本及其重量,增加汽车的有效载荷,增加塑料类材料在汽车中的使用量便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浅谈达克罗技术在载重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克罗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美国Dia- mond Shamrock公司发明专利,是该公司为解决当时由融雪盐引起的汽车锈蚀问题而研制的一种全新的金属防腐系统,也是当今国际金属表面处理的高新技术。与传统的电镀、热浸镀等工艺相比,达克罗  相似文献   
17.
使用热流道不仅能使塑料类产品更加美观,原材料得到节约,生产效率更高,而且还可以帮助其大幅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热流道技术广泛地应用是塑料模具技术的一大变革。在注塑成型方面,其拥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说,随着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和制造成本的降低,热流道技术将越来越显现其巨大的优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现在汽车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CCC"认证也许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OHSAS 18001《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体系》和ISO/TS 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 9001:2000的特殊要求》认证的汽车及零部件厂家还很少,尤其是通过ISO/TS 16949:2002认证的则更少.  相似文献   
19.
2008年7月1日,机动车国Ⅲ标准将在全国强制执行.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发改委的统一要求,自2008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国Ⅱ标准的机动车将不准销售,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将不给国Ⅱ标准的机动车发放牌照.同时,第4阶段排放标准,即国Ⅳ,也计划在2010年7月1日全面实施.北京、深圳等一些核心城市都早已提前实施国Ⅲ标准.尤其作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北京,更是于2008年3月1日提前针对部分车型实施了国Ⅳ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张唐铁路桥梁工程无拉杆模板技术在墩身施工中的应用,通过无拉杆墩身模板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施工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