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49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为提升转向架组装产线效率和交验工位自动化检验效率,中车南京浦镇公司与中车数字公司合作,基于5G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以转向架车间组装产线为实施载体,以数字化贯通全制造过程,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打造转向架组装数字化产线.该方案通过产品制造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平台集成应用,能够使产线与既有数字化信息平台兼容,并能提升效率10%及自动化交验率达到40%.该方案的实施应用,实现了全过程的优化控制、智能调度、状态监控、质量管控,切实提高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为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产线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2.
依托某高速铁路车站路基拓宽项目,研究悬臂式挡墙与泡沫轻质土填料拓宽路基结构变形特征和受力机理,对比新型路基拓宽结构与传统路基拓宽结构的优缺点。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悬臂式挡墙与泡沫轻质土结构拓宽路基后,既有路基与拓宽路基顶面沉降均较小,挡墙墙顶处水平位移最大,墙体发生绕墙底转动;路基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与承载性能,可广泛推广应用于路基拓宽工程中。  相似文献   
103.
高校物业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后,管理模式已由福利型转向物业型。做好高校物业管理工作,要依据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理念并结合高校的特点,开拓物业管理服务市场,适度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高校的物业管理。  相似文献   
104.
为达到低功耗、低成本、开发周期短的设计目标,采用SOPC技术设计基于瞬时转速原理的柴油机故障诊断仪,构建SOPC硬件系统,设计A/D接口、FIR滤波器、FFT运算等IP核,阐述应用程序开发中的任务划分。该诊断仪功能得到实机验证,并已装机运行。  相似文献   
105.
陈敬武  李雅  李立 《中外公路》2007,27(2):174-178
该文通过建立现代化公路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的C2R模型和C2GS2模型,将天津市12个区县的公路网进行比较,综合研究各区县公路网的现有状况,重点分析天津市各区县公路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公路网规划综合评价是可行有效的,可为天津市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6.
将车辆间时空交互信息融入卷积社会池化网络中,提出了一种面向群体行驶场景的有人驾驶车辆轨迹预测模型;使用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预测群体车辆速度,基于此预测值计算群体车辆间的速度差;构造LSTM编码器捕捉群体车辆行驶轨迹的时间序列特征,设计卷积社会池化网络提取群体车辆间的空间依赖关系,使用LSTM解码器预测未来车辆各种动作的出现概率和相应轨迹,将具有最高出现概率的动作及其轨迹作为最终轨迹预测结果;使用真实轨迹数据集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和性能验证,测试了不同轨迹编解码与速度预测方法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模型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历史速度,使用预测速度计算速度差作为模型输入可将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19.45%;相较于门控循环神经网络,使用LSTM进行速度预测可将RMSE降低4.91%;相较于原始卷积社会池化网络,所提出模型的轨迹预测误差在RMSE与负似然对数2个指标上分别降低了20.32%和21.04%,明显优于其他卷积社会池化网络变体;所提出模型与原始卷积社会池化网络计算耗时差距约3 ms,能够满足实时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7.
王亚飞  李立  彭锴 《铁道建筑》2023,(1):122-126
通过铁路路基室内试验和现场填筑试验,对比研究了复合土工膜、橡胶合成纤维土工布两种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在不同防排水层构造中的施工损伤,总结了基床防排水层的施工工艺,并探讨了基床防排水层构造优化。结果表明:橡胶合成纤维土工布具有较低的伸长率、较高的强度,其抗拉断裂强度和顶破强力约为复合土工膜的5倍和3倍,其施工损伤系数明显小于复合土工膜,具有较强的抗施工损伤性能。薄层砂垫层宜采用人工摊铺或人工粗平与机械平整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砂垫层厚度在0~10 cm时,施工对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不铺设砂垫层对材料的水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仅考虑施工损伤因素时,可在提高土工合成材料强度、优化填料级配及其施工工艺的条件下,针对性优化基床防排水层的砂垫层厚度。  相似文献   
108.
为设计可提升列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的钢轨非对称打磨目标廓形,对中国现有CN60钢轨廓形进行了几何推导;以钢轨廓形几何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车辆系统多体动力学指标作为综合目标函数,考虑钢轨打磨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针对小半径曲线钢轨非对称打磨廓形的多目标数值优化模型;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编写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并选择合理的计算参数求解了优化模型;根据实际线路参数分析了优化后钢轨打磨廓形的轮轨接触几何特性,并验证了列车的小半径曲线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优化模型仅迭代了97次即可获得理想的钢轨打磨廓形;非对称打磨使内外钢轨具有差异性的打磨位置与打磨深度,将轮轨对中位置向轨道内侧移动了约10 mm,且不会改变轮缘处的轮轨匹配特性,有效增大了轮对横移10 mm范围内的轮对滚动圆半径差与轮轨接触角差,降低了列车在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的轮对横移、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提高了转向架的横向稳定性和轮轨磨耗性能;虽然该打磨方式获得的钢轨廓形增大了轮轨接触应力,但并不会引起轮轨塑性变形。由此可见,该设计方法为提高列车的中小半径曲线通过能力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9.
一、PP材料简介PP材料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的简称。PP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丙烯管材按甲基排列位置分为三类:一类是甲基排列在分子主链的同一侧称均聚聚丙烯(PP-H),也称Ⅰ型聚丙烯;二类是甲基交替排列在分子主链的两侧称耐冲击共聚聚丙烯(PP-B),曾称为嵌段共聚聚丙烯,也称Ⅱ型聚丙烯;三类是甲基无秩序的排列在分子主链的两侧称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也称Ⅲ型聚丙烯,他是由丙烯和另一种烯烃单体(或多种烯烃单体)共聚而形成的共聚物,烯烃单体中无烯烃外的其他官能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