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70篇
综合类   68篇
水路运输   118篇
铁路运输   87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道路混凝土抗冻性是影响水泥路面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从本质上认识道路混凝土抗冻性变化规律,通过快冻法探寻了不同水灰比和含气量条件下道路混凝土抗冻性的变化规律,借助自主研发的SEM-IPP法及压汞试验计算分析道路混凝土的气孔结构和孔结构,基于宏观与微观试验结果分析,揭示微观结构对抗冻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水灰比从0.44降至0.40,平均气孔孔径和气孔间距分别下降30%和22%,道路混凝土抗冻性提高15%;在水灰比为0.44条件下,掺入引气剂1/10 000,平均气孔孔径和气孔间距分别下降44%和51%,道路混凝土抗冻性提高35%;降低水灰比和增加含气量增大了混凝土内部50 nm孔所占百分比并降低平均孔径和气孔间距,从而改善了混凝土内部气孔结构和孔结构,同时使得混凝土微观结构中裂缝和大孔数量减少,整体趋于连续密实结构,降低了孔间连通性,有利于道路混凝土抗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2.
为探究不同致灾介质和地下水体量条件下隧道突泥灾害的灾变机制,利用透明土材料开展了全可视化突泥室内模拟试验,并利用PFC-CFD方法开展数值模拟试验对室内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论证了透明土材料用于岩土室内试验的可行性,克服了传统突泥试验的"黑箱"问题,分析了隧道突泥灾害的破坏形态,提出了刻画灾害破坏形态的抛物线旋转体形态模型;研究了介质内部位移场演化规律;发现了突泥扰动区,探究灾害真实影响区域的变化规律,最终从灾害的破坏形态、演化过程和影响区域等破坏特征角度揭示了隧道突泥灾害的灾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突泥灾害的破坏形态呈明显的抛物线旋转体状,且致灾介质和地下水的体量对灾害破坏形态的形态类型无影响。除因介质涌出形成直接破坏区外,突泥灾害还导致未突出介质中形成扰动区,破坏区和扰动区联合构成了灾害真实影响区;破坏区和扰动区均随致灾介质和地下水体量的增加呈扩展趋势,但破坏区范围受致灾介质体量影响显著,而扰动区范围则受地下水体量影响显著;突泥灾害演化过程分为介质启动运移、临空面形成、介质整体迁移和灾害渐停4个阶段,灾害过程中突泥量依次呈现启动、加速、缓慢和稳定的时变特征,突泥口应力呈现急剧上升、持续波动、缓慢下降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3.
高填方路堤复合地基处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杰  李鹏  靳明 《中外公路》2005,25(3):21-23
该文简要分析了影响路堤稳定的主要因素,对高填方路堤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引发的路基较大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高填方路堤的复合地基处治方案以及评价复合地基的处治效果的现场平板载荷试验、静探试验和动探试验等检测手段。由试验段对比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处治效果非常明显,从而证明对高填方路堤进行复合地基处治,并采用现场平板荷载试验等原位检测方法评价其处治效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4.
从SMT电子控制柜与原电子控制柜的比较出发,介绍SMT电子控制柜设计开发的技术特点及为贯彻简统化、模块化,系列化所采取的措施。SMT电子柜系列产品已有1000多台在现场投入使用,其性能日臻完善并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5.
文章介绍了一种双前轴转向传动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方法,使用公式计算、可编辑表格求解、DMU仿真分析等方法,以整车最小转弯半径指标为输入,优化转向二轴内轮转角实际与理论偏差最小为目标,通过优化设计转向传动杆系及合理匹配转向梯形来实现双前轴(前桥)车辆稳定可靠的转向功能。该设计方法为双前轴(桥)转向传动机构设计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思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6.
CANopen是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开发的应用层协议.本文在分析CANopen协议的通信原理的基础上,针对轨道交通安全计算机平台的通信需求,着重介绍了安全计算机平台通信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包括CAN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硬件接口设计,以及软件设计与实现;并通过试验测试和现场正式运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7.
为分析采空区对鲁南高铁DK276+400~DK279+900段的影响程度,采用InSAR解译方法获取连续时段的累计沉降量,依据InSAR监测数据绘制古城煤矿附近InSAR沉降干涉成果,得出采空区影响范围及采空区有向东南扩展趋势。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布置4条物探测线,解译出物探异常区平面位置分布情况及采空高程范围,发现采空区异常部位有自开采工作面边界往东扩展的迹象,与InSAR解译成果基本吻合与收集的资料相符。研究表明,通过对InSAR解译、物探、收集资料等勘探成果综合分析,可准确划分采空区范围。最终确定拟建高铁位于采空区影响范围以外,研究结论对采空区地段高铁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8.
李鹏 《世界海运》2007,30(2):52-53
针对Pan Atlantic Insurance Co.Ltd.v.Pine Top Insurance Co.Ltd.一案存在的焦点,讨论英国海上保险法和我国海商法下有关告知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79.
为解决应用桩基施工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有效开展,阐述路桥桩基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桩型选择,综合分析应用桩基施工技术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路桥桩基施工问题的处理技术,确保有效提高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0.
为研究贵州地区大直径群桩基础的沉降与受力性状,以老屯河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了群桩基础在逐级加载下的桩顶沉降、桩身轴力与侧摩阻力。结果表明:群桩基础中,每根桩的桩顶沉降无明显差别;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大,桩身轴力在强度较低的粉质粘土、强风化白云岩内轴力变化不大,当桩身进入中风化白云岩层后,桩身轴力沿深度逐渐递减;岩体强度高的岩层与强度低的岩层,其侧摩阻力的差值逐渐增大,在中风化白云岩层内侧摩阻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