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7篇
  免费   56篇
公路运输   989篇
综合类   373篇
水路运输   578篇
铁路运输   415篇
综合运输   9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文章应用工控机、PLC以及组态软件构成船用辅助锅炉自控系统,实现了船用锅炉设备的现场流程画面、实时报警、参数实时曲线、生产报表与管理报表以及锅炉的模拟仿真,满足了教学与船员评估训练的需求。  相似文献   
82.
重载铁路及客货共线铁路运营条件下,轮轨磨耗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有效减缓轮轨磨耗发展,以不同接触条件下轮轨廓形共形度最优为原则,设计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建立钢轨廓形非线性优化数学模型,并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法进行求解,提出60 kg/m钢轨廓形的优化方案;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车辆-轨道系统动力作用、磨耗的角度对优化廓形的优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所提出的60 kg/m钢轨优化廓形相对于原始廓形使目标函数值降低了50%,与LM车轮廓形具有更高的共形度水平;2)优化廓形的轮轨接触点分布更为均匀,在轮对横移量较小的条件下轮径差更小,在轮对横移较大的条件下轮径差更大;3)优化廓形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无显著影响,可有效增大轮轨接触面积达11.24%,降低接触应力达20.42%,减缓轮轨磨耗发生发展速率.  相似文献   
83.
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兴建,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各类近接工程的出现,给实际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文章依托长沙地铁1号线涂家冲站—铁道学院站区间隧道下穿京广铁路工程,对盾构下穿既有运营铁路的施工控制深入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包括旋喷桩加固、线路架空加固(横挑纵抬)等针对性的施工控制方案,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控制措施的保护下,既有运营铁路路基与铁轨的变形值均能够满足铁路安全运营的要求,所提出的控制措施是有效可靠的,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4.
以国内某沿海港口为例,从港口-船舶岸电运营系统出发,分别对港口和船舶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综合性地分析了岸电运营系统的经济性,给其他港方和船户一个效益可见的参考,并指出了岸电运营前期中政府补贴的重要性,相关政策的推出会对岸电系统的推广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车辆在行驶途中,经常会遇到扎钉甚至突然爆胎,这时必须拆装和更换轮胎。但在拆装和更换轮胎时,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确保拆装和更换轮胎的技术要求,使之正常运行。1.途中故障轮胎的处理多数车辆是前轮驱动,因此前胎总是比后胎磨损快。很多驾驶员在更换轮胎时都是换前胎,其实驾驶员已经习惯前胎的抓地性比后胎弱,如果新轮胎装在前轮,驾驶者会由于感觉前轮的驱动性提高而对安全性产生错误判断。所以,最好将新轮胎安在后轮,将以前的后轮胎装到前轮,这样更能保证车辆的操控性。在经过一些路况不好的路段,尤其是遇到坑洞和大石块等轮胎很容易鼓包,这是因为轮胎里  相似文献   
86.
卢来运  李杨  林海兴 《公路工程》2020,(1):195-199,204
通过建立复合钢混凝土疲劳危险部位焊接构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围绕桥梁交通荷载作用下局部热点应力和疲劳损伤累积进行分析,获得合适的在役钢-混凝土桥梁关键焊接构件的疲劳损伤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桥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模型计算固有频率和实测值最大误差在10%以内,计算的动力特性和设计测试阶段特性相符;钢混凝土桥梁纵向加劲桁架细节热点应力区域出现在上下弦杆与对角撑、盖板连接处,与焊缝构件最大疲劳损伤位置一致,主梁框架热应力出现在靠近公路外侧梁腹板连接处;通过线性米勒准则获得的疲劳损伤累积呈线性变化,在高周疲劳损伤初期损伤率增长较慢,后期较快,适用于在役结构疲劳寿命评价。  相似文献   
87.
研究表明在恶劣海洋环境中船体结构整体断裂破坏往往是低周疲劳破坏和累积塑性破坏的耦合结果。考虑这两者耦合作用的影响,评估船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更为实际。基于累积塑性和低周疲劳裂纹扩展,从理论上分析了平面内低周疲劳载荷下裂纹板的残余极限强度。经过一系列数值模拟,首先讨论低周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然后随着疲劳裂纹扩展的发展,主要讨论了初始变形,焊接残余应力,裂纹扩展长度,裂纹分布和裂纹板厚度对低周疲劳载荷下船体裂纹板极限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在传统的强度折减法中,黏结力和摩擦系数均采用相同的折减系数进行折减,边坡处于临界状态的折减系数即为边坡的安全系数。但是,传统的单参数折减法仅仅是寻找临界状态方法中的一种折减形式,并不一定就是最优的折减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折减系数的强度折减法分别对黏结力和摩擦系数进行折减。首先,基于极限定理的上限法,建立任意边坡处于临界状态时坡高、坡角、岩体容重、黏结力和摩擦系数应满足的临界曲线方程;其次,假设岩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系数在衰减破坏的过程中应沿着距离临界曲线最短的路径折减,进而建立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配套折减原则;最后,通过两个算例比较了传统单参数强度折减法与本文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传统的单参数折减法和双参数强度折减法得到的边坡临界状态并不相同,后者得到的临界滑动面更合理。  相似文献   
89.
挠度是桥梁健康监测中评价桥梁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依托实际工程,通过建立远程控制与操纵的健康检测系统,针对温度作用中的季节温差、日照温差对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中挠度的影响开展研究工作,分析得出了季节温差是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长期竖向变形的主要因素;扣除季节温差和收缩徐变等长期因素的影响,车辆荷载对主梁跨中下挠的影响大于日气温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上覆土层厚度及土性对地震作用下的可液化场地响应的影响,构造若干类典型可液化场地剖面,将水平成层场地置于基岩上,选取Carbondale波并利用D-mod 2000进行场地非线性动力分析。经计算,随着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加,地表峰值加速度减小;随着上覆土层塑性指数的增大,地表峰值加速度增大;可液化场地对输入地震波具有缩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