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264篇
综合类   211篇
水路运输   153篇
铁路运输   111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61.
为探明摩擦副材料参数对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油膜压力、微凸体压力、同步环轴向力和同步转矩4个模型。利用4阶Runge-Kutta法对油膜厚度和转速差进行耦合求解,求得同步过程中油膜厚度、转速差、黏性转矩、粗糙接触转矩以及总转矩变化曲线。对所建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后,利用所建模型研究了摩擦材料渗透性、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摩擦因数变化规律对同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材料渗透性减小导致油膜厚度变化速率下降,黏性转矩和粗糙接触响应延迟,同步时间延长;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增大致使最小油膜厚度增大,黏性转矩峰值减小,粗糙接触转矩响应加快,同步时间缩短;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增大导致最小油膜厚度增大,粗糙接触转矩增大,同步时间缩短;正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大于负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同步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762.
路面随机不平度下车辆对路面的动载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速傅立叶逆变换法对路面随机不平度进行时域模拟,建立二分之一车辆动力学模型,应用龙格-库塔法分析了路面等级、车速、载质量和车辆参数对路面动载荷的影响,研究了车辆产生的动载荷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动载随着路面不平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车辆动载和动载系数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增大,且在固有频率附近会出现峰值;载质量的增加虽导致动载系数降低,但动载增大,故应严格限制超载现象;增大轮胎刚度和减小悬架阻尼都会引起车辆动载与动载系数的增大,因此,应限制高压轮胎的使用和选择合理的车辆阻尼参数。  相似文献   
763.
[目的]为了研究复合材料层合板连接节点的振动传递特性,提出一种采用有限元功率流法并结合功率流可视化技术的分析方法。[方法]首先,验证用有限元实体单元功率流描述板壳振动的有效性;然后,引入功率流传递率评价指标,提出有限元模型功率流传递率的计算方法,并以导纳功率流法计算结果为参照来验证其有效性;最后,建立嵌入式连接和螺钉连接这2种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连接模型,计算其功率流传递率曲线和典型功率流矢量图。[结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2种连接模型的振动传递路径和功率流传递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有限元功率流法直观反映了连接结构的振动传递能力及振动能量传递路径,可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4.
结合杭州地铁长期运营过程中信号各子系统故障发生前的征兆,从车载信号、区域控制器及车地无线通信等运行日志中,提炼和整合分析列车定位、网络延迟、网络干扰、网络中断等重要信息,通过数据透视图表等分析工具直观展示设备隐患信息,以此完善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机制,从而在设备发生故障前提前介入,防止列车紧急制动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5.
以某型不锈钢双层客车为研究对象,对其司机室端防撞柱结构进行评估和试验验证。根据美国CFR标准49章238部分的评判准则,提出3种防撞柱弹塑性试验方案,并基于动态仿真结果进行比选;对司机室端防撞柱结构设计并进行弹塑性冲击试验,测试冲击速度、反弹速度和防撞柱各垂向高度的位移,并计算吸能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并与评判准则进行对比,表明防撞柱设计满足所有设计要求;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对防撞柱有限元模型及建模方法进行校验,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信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766.
上官亮  路宽  王花梅 《船舶工程》2023,(S1):308-314+322
特征宽度是计算波能转换装置俘获宽度比的重要参数,国内外目前尚无统一的计算方法。为了研究不同特征宽度计算方法对俘获宽度比结果的影响,提出了波能转换装置特征宽度的一种计算方法,利用典型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装置“Wavebob”的数据,建立振荡浮子AQWA数值模型并进行水动力学分析,计算了4种特征宽度计算方法下的能量俘获宽度以及俘获宽度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特征宽度的计算方法对俘获宽度比结果影响显著,规则波条件下的最大差值为27.19%,不规则波条件下为13.14%;因此在计算波能转换装置俘获宽度比时,应根据装置形式合理选择特征宽度计算方法。研究结果对于波能转换装置特征宽度的计算以及评价俘获性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7.
对影响商用车空压机容积流量等性能指标衰减的因素进行研究。耐久试验后,对阀座板总成和活塞环组件拆解、测量和计算,发现阀座板卸荷孔密封区的轮廓度异常是导致容积流量衰减的直接原因。对比测量阀座板不同部位的表面硬度和金相组织,发现持续高温导致微观金相组织扩散是容积流量衰减的根本原因。最后,将阀座板由铝合金更换为铸铁,并进行台架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68.
航道感知作为航道运行管理所需数据的来源,是实现航道全要素数字化的重要支撑。在全面分析航道感知要素及其感知设施的基础上,构建内河航道立体智能感知设施布局体系,进一步明确分级建设标准。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布局体系有利于提高航道感知设施建设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可为国内其他内河航道感知设施的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