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国内首例地铁暗挖隧道下穿异型变宽连续梁桩基主动托换工程,详细介绍了其主要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主要控制值,采用远程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数据监测方式,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整个托换工程中围护桩倾斜变化曲线和桥墩位移变化曲线,并进一步分析了托换过程中的顶升力与变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间的各项监测结果均在预期范围内,控制效果良好;桩基主动托换桥墩位移容许值的确定,应考虑现有的施工工艺及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以及千斤顶顶升完毕至后期隧道施工完毕可能产生的结构变形;千斤顶顶升阶段被顶升桥墩的竖向位移与千斤顶加载力为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结合武汉市重点工程东湖通道团山隧道项目小净距隧道的工程实际,进行施工工序的优化,改交叉中隔壁法(传统CRD法)为优化后的交叉中隔壁法,提出拆除临时抑拱和中隔壁以利于大型挖机掘进的施工;将摩尔-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代替传统摩尔-库仑准则,建立小净距隧道施工工序优化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不同施工工艺情况下,隧道开挖过程中岩土体受力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施工工序满足应力应变要求。研究小净距隧道施工优化方案爆破开挖安全性,进行爆破动力响应的二维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分析爆破震动作用下初衬动力反应,通过现场实测波形结果,评价按施工下部导洞前拆除临时仰拱的CRD法条件下围岩抗震动的安全性。从而顺利完成了施工,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缩短了施工工期。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站后工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最为复杂、接口数量最为庞大的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工程为研究案例,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站后工程设计中的各项优化进行探索,在体系建设、施工图协同设计、设计优化输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优化,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高效协同,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并有效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