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5篇 |
综合类 | 102篇 |
水路运输 | 149篇 |
铁路运输 | 88篇 |
综合运输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轮轨空闻接触几何关系是轮轨关系研究的基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现有的方法虽然可以解决具有任意表面形状的轮轨空闻接触问题,但其计算速度较慢,在实际应用上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2.
由于受公路技术等级、功能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传统连通度和模糊连通度的计算方法很难真实反映区域公路网的连通状况.基于公路适应交通量、公路重要度和节点重要度对连通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分别对节点连通度和网络连通度的定义做新的描述,提出区域公路网连通度的计算模型.通过实例表明,考虑连通能力的区域公路网连通度计算模型不仅能真实反映区域公路网的结构性能,而且还可以对节点连通度进行排序,深化了连通度的内涵,有助于为区域交通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关键道路识别成为了交通领域的研究重点. 以在线地图的交通状态数据为基础,利用时空相关性理论计算道路交通状态的预测值和波动影响值,并通过Moran 散点图划分道路类型,提出了基于在线地图交通状态的关键道路动态识别方法. 首先,调用在线地图开发者平台API 采集路网的交通状态数据,利用集成学习动态预测交通状态;其次,分析交通状态波动的传播结构,以此量化道路对其近邻道路的影响值;然后,结合道路交通状态的预测值和波动影响值划分道路类型,进而识别出关键道路;最后,以实际路网为例,论证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技术进步的观点,对金属材料成型中数值模拟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森昌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0,14(2):22-25
基于技术进步的观点,本文分析了在金属材料成型数值模拟软件开发中,可应用的新技术—即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友好的输出界面和数值模拟软件与CAD/CAM软件的集成。 相似文献
105.
魏旻昌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3,11(4):69-71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公路建设的发展.本文分析这一政策在实际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措施. 相似文献
106.
107.
机车车辆车体结构动应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机车车辆的疲劳寿命,优化其结构设计,提出了基于多系统仿真模型和有限元方法的动应力混合计算方法,计算了机车车辆车体结构的动应力。建立以车体为核心的机车多体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得关键位置的载荷时间历程。通过有限元准静态应力法,计算了车体结构的准静态应力影响因子。通过载荷时间历程和对应单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影响因子的相互相乘叠加求和计算,获得车体结构在随机动载作用下的应力历程,对实际线路车体结构动应力测试结果和刚性车体与柔性车体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其误差分别是2.462%和7.258%,说明此计算方法计算精度高。 相似文献
108.
由于物流涉及的业务很广泛,因此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在中国,至今在法律的层面上还没有权威解释和科学定义.从不同的工作角度(出发点)看物流有不同的叫法,如有从载货汽车角度看的针对货物运输、装卸. 相似文献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