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22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桥梁已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如何对该类桥梁进行合理的修缮加固已成为现今桥梁建设中一个新型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针对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铆接钢桁架桥的大修项目,国内外的研究均较少。现通过对国内几座文物铆接钢桁架桥大修项目的分析探讨,以及针对上海市浙江路桥大修项目的具体论述,综合分析了文物铆接钢桁架桥的大修思路及关键部位大修技术,为类似桥梁的维修加固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2.
作为一种大型海上结构物,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场会给周边海域的航海安全带来多种不利影响.其中,最令海事部门担心的就是海事交管雷达受到风电场遮蔽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海洋环境和风机分布情况,分别研究了海事雷达回波在深远海风电场水域的衰减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仿真模拟的方法,模拟计算了相关海域的雷达回波损耗情况.仿真结果与上海东海风电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以上海深远海海域海上风电场选址方案为例,对比分析了该风电场的多个选址方案对周边海域通航安全的影响程度,并从船舶航行安全的角度对其中1个方案进行了优化,该优化方案得到了上海市深远海域海上风电重大示范工程设计及研究人员的肯定.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都市圈范围内通勤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析出行特性,揭示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及出行属性对方式选择的影响,本文建立都市圈通勤出行Nested Logit 模型,对北京都市圈内廊坊市“北三县”的4 385 个进京通勤者的出行方式选择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出行方式的费用、出行时间及换乘次数均对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两种政策改善方案,分析各方案下出行方式划分率变化情况,数据显示综合改善效果下小汽车的出行方式比例下降2.46%,公交与地铁的出行比例分别提高1.73%和 0.75%,表明方案对交通方式分担率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4.
注浆方法是加固隧道泥质断层的有效手段,为解决多序注浆产生劈裂压力和劈裂路径宽度的计算问题,揭示多序注浆之间的动态影响规律,为注浆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采用理论推导和模型试验方法开展研究,旨在推动劈裂注浆工程设计向科学化和可控化发展。泥质断层劈裂注浆工程中,建立合理的土体应变ε-应力p曲线模型是进行注浆设计参数(压力、劈裂路径宽度)计算的基础,注浆具有多序次特点,先序注浆的加固作用使得土体ε-p曲线模型具有动态性,进而导致浆液劈裂扩散模型的动态性。在土体初始压缩的基础上,以先序固结压力pc和再压缩土体特征压缩模量E's1-2为表征参数,提出了适用于后序注浆中被注土体再压缩变形的ε-p曲线模型及其参数求解方法,进而建立了再压缩土体浆液劈裂扩散模型,与采用初始压缩土体浆液劈裂扩散模型相比,所取工况下劈裂路径宽度计算值降低幅度最高可达26.59%,浆液驱动压力计算值提升幅度最高可达269%,证明了考虑先序注浆影响的必要性。开展了"三管四序次"可识别性劈裂注浆模型试验,分别对比第1,2序和第2,3序注浆,后序最大注浆压力提升96.4%和5.45%,平均注浆压力提升104.8%和20.16%。此外,后序注浆劈裂路径宽度相比先序降低了58.2%~69.3%,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的正确性,试验还监测了可反映浆液对于被注介质的"加固行为"的土压力变化规律以及浆液劈裂路径的三维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都市圈范围内通勤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析出行特性,揭示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及出行属性对方式选择的影响,本文建立都市圈通勤出行Nested Logit 模型,对北京都市圈内廊坊市“北三县”的4 385 个进京通勤者的出行方式选择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出行方式的费用、出行时间及换乘次数均对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两种政策改善方案,分析各方案下出行方式划分率变化情况,数据显示综合改善效果下小汽车的出行方式比例下降2.46%,公交与地铁的出行比例分别提高1.73%和 0.75%,表明方案对交通方式分担率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6.
高峰时段过度集中的通勤客流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中的一大挑战.北京市部分轨道交通车站依据同时段历史客流状态,采取站外限流的措施防止进站人数过多.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客流量不确定性高,客流管理难度加剧.为提前掌控客流情况,有效调控客流量,减少乘客聚集风险,创新性地在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客流车站开展预约实践,...  相似文献   
87.
沥青是公路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广泛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质量损失以及老化后的指标反映沥青的路用性能,沥青作为一种化工材料,常用的指标不能反映沥青的组成,要进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需要进行对沥青组成进行探究.传统沥青四组分分析法操作复杂,对试验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耗费时间长,测试时间单一样品需要48小时,且大量使...  相似文献   
88.
本文基于CARMA模型提出了一种鲁棒广义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在有色噪声情况下,不必 估计噪声多项式C,且只解一个Diophantine方程即可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特别是与现有基 于CARMA模型的改进广义预测控制算法比较,它还具有能克服随机负载扰动的优点。各种 情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控制效果好,鲁棒性强,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