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112篇
综合类   37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50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62.
针对挤压型软岩隧道大变形问题,基于能量释放的让压支护理念,发明了一种适用于软岩大变形隧道的自适应钢拱架节点;该节点通过滑移实现让压,能够显著降低围岩压力,充分发挥支护材料的性能。通过理论计算与室内试验,研究了自适应节点的轴向承载特性,证实了自适应节点的可行性和让压性能,并总结了自适应节点工作的4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恒阻滑移阶段、压实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建立了考虑自适应节点细部构造的三维精细化模型,并基于理论解析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节点能够在保持恒定滑移阻力的同时产生较大变形,对比传统钢架连接节点具有较高的可压缩性;自适应节点的滑移阻力随螺栓扭矩的增大而增大,螺栓扭矩在70,80,90,100 N·m时,理论值、模拟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对比分析设置自适应节点的钢拱架和传统钢拱架的支护效果可知:在相同收敛变形时,设置自适应节点可使钢拱架的内力显著降低,但在节点处出现了应力集中;设置自适应节点可使钢拱架的极限收敛变形提升10倍左右,能够更好地适应隧道大变形。新型自适应节点取材方便、构造简单,可以为高地应力区软岩公路隧道大变形支护技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但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还未探明,要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在轨道交通领域,传统的浮置板轨道系统均存在施工程序繁杂、更换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预制板橡胶包套为研究对象,从预制道床板系统配套设计、减振橡胶包套生产制造这两个方面进行合理组合和优化设计,开发出一种新的减振垫预制板系统,同步形成产品设计优化、制造工艺条件以及验收标准等成套技术。通过系统的材料、工艺、装配设计、室内试验和优化改进,并通过实际工程示范应用,施工综合进度提高50%以上,减振效果大于10.0 dB。  相似文献   
64.
不锈钢轨道客车车顶弯梁拉弯成形回弹缺陷可归类为角度回弹、轴向收缩回弹及滞后回弹等3种,后两种回弹缺陷往往被忽视,以至于在模具设计阶段对回弹变形量的计算和补偿均存在误差。为此,针对车顶弯梁拉弯成形中的轴向收缩回弹和滞后回弹,从材料弹塑性变形理论和黏弹塑性理论分析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提出设计拉弯模具设计时对轴向收缩回弹和滞后回弹的数值模拟近似计算方法,得到对模具的补偿值;然后,通过试模补偿调整,提高车顶弯梁拉弯成形的整体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65.
杭州运河隧道下穿亲水平台结构,须对平台D轴11根立柱进行主动托换。亲水平台主动托换特点在于"柱—梁"、"梁—墙"两次力的转换。本文介绍了二次托换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点、施工过程、信息化施工控制。通过设计优化和施工实践验证,二次托换的关键在于荷载有效转换、变形主动控制、新旧混凝土可靠连接和实时信息化施工指导。  相似文献   
66.
67.
铁路曲线运营过程不可避免会产生几何形位变化,运行速度的提升需要现代化的检测手段,相应的曲线整正算法设计是列车安全、舒适运营的重要保障。采用某线路轨检小车实测5 m间隔数据,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从曲率和曲率变化率的角度分析不同间隔条件下的轨道几何形位特征,采用基于正交最小二乘和三次样条的平面拟合方法,利用线路的曲率特征进行线路初始参数获取,设计相应的平面曲线线形优化重构算法。编程实现算法在具体线路的应用,以拨道量改正数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5、10 m不同测点间隔的计算结果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取得了较好的计算结果。通过现场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理论简单、计算准确,与现代高速行车检测方法适应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8.
为提高伸缩缝结构的强度和疲劳寿命,提出了一种考虑移动车轮荷载的伸缩缝结构动力响应计算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车轮的竖向与水平冲击荷载,这些冲击荷载作用在内力影响线分析得到的最不利作用点上。在动力分析基础上,采用包含有效缺口应力、雨流计数和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评估了模数式伸缩缝的疲劳寿命。针对伸缩缝结构强度与疲劳寿命的不足,依次提出了4种结构优化方法:①优化焊趾结构,减小应力集中。②增设单中梁支撑肋板,提高局部抗弯刚度。③增设双中梁支撑肋板,均匀提高抗弯刚度。④增设带横向连接的双中梁支撑肋板,同时提高局部抗弯和抗扭刚度。研究结果表明:中梁与横梁的连接焊缝和中梁跨中是典型的双缝模数式伸缩缝的易损位置。中梁与横梁的连接焊缝上的最大Mises应力超过了Q345级钢材的屈服应力,疲劳寿命远小于中国桥梁规范要求的200万次。优化焊趾结构无法满足强度要求;增设单中梁或双中梁支撑肋板能够能使结构满足强度要求,但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疲劳寿命;增设带横向连接的双中梁支撑肋板,可以达到强度和疲劳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69.
绝唱     
王博 《汽车时代》2009,(7):109-113
2009赛季F1英国站可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比赛自始至终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超车.虽然开赛第一圈巴顿超越莱科宁,接着汉密尔顿超越阿隆索,随后阿隆索反超.但这三次“假超车”全都由于前车出现明显失误,后车趁机“不劳而获”。  相似文献   
70.
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AMT变速箱对电控单元TCU的采集精度、运算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选用稳定超频可达180MHz的飞思卡尔32位单片机K60DN512为核心,对车速和油门开度等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经过外围驱动电路来控制离合器和选换挡执行机构。通过对TCU的测试,基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TCU控制器提升了系统性能,对AMT电控系统设计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