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9篇
综合类   19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80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研发背景定位器坡度是一项重要的接触网安全性检测项目。接触网定位装置中(见图1),红色部分为定位器,绿色部分为定位管。受电弓经过定位装置时,其对接触网的接触力导致接触线及定位器有一定程度的抬升。因此,定位装置(定位器、定位管等)的结构和安装状态应保证受电弓通过定位点时接触线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抬升,且不产生  相似文献   
142.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存在的弊端,对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弱电系统进行直流后备电源整合的概念,并与变电站常规配置方案进行了比较,给出了配置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3.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它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如列车提速、列车诱发振动对轨道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此,钢弹簧浮置板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设计一种适用于时速160 km市域快线的新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通过在实验室开展足尺模型静载试验,研究2倍列车轴重荷载作用下新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静载强度和承载能力,包括钢轨和浮置板的变形,浮置板应力及裂缝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钢轨相对垂向位移随静载增加呈非线性增长,浮置板垂向位移随静载增加呈线性增长,且在650 kN之后增长速率有所提升,双倍轴重750 kN荷载作用下分配梁处钢轨最大相对位移为1.524 mm,浮置板板中最大位移为1.135 mm;2)浮置板受力以纵向应力为主,应力随静载增加呈线性增长,650 kN后,应力变化加剧,达到750 kN时,板边底面纵向拉应力为5.33 MPa,超过C5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3)荷载达到750 kN时,浮置板跨中底面产生裂缝,最大裂缝宽度为0.14 mm,荷载达到1 100 kN时,最大裂缝宽度为0.28 mm。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高速钢弹簧浮置...  相似文献   
144.
拱桥在我国高速铁路中应用日益广泛,而不同形式大跨度拱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分布规律仍有待探明。以112 m提篮拱桥、140 m钢箱系杆拱桥、(24+160+24)m系杆拱桥及(52+382+52)m钢箱拱桥4种不同形式拱桥为例,建立考虑轨道、梁体、吊杆和拱肋的拱桥-轨道系统精细化仿真模型,深入分析钢轨伸缩调节器对纵向力的影响,揭示复杂温度、竖向活载、列车制动及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拱桥与轨道相互作用规律,探讨加载历史对拱桥-轨道系统受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荷载、竖向活载、列车制动和纵向地震作用下,钢轨应力极值均出现在梁端附近,在梁端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能有效降低钢轨应力;与挠曲力、制动力相比,梁体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力为主要控制性荷载,吊杆和拱肋的温度变化对拱桥上钢轨纵向力影响较小;地震作用下梁端附近钢轨应力极值达到635.5 MPa;检算墩顶水平力时,应采用考虑加载历史影响的分析方法,计算结果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5.
研究目的:相较于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更快、轴重更大,截至目前,国内市域铁路在时速160 km没有采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先例,也没有对其在市域铁路运营条件下的适应性开展过系统研究。为设计研发适用于市域铁路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本文通过开展足尺模型的疲劳试验,分析疲劳前后力学性能变化,进而得到纵向连接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静刚度及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1)疲劳后浮置板垂向位移整体呈下降趋势,200万次疲劳后其位移平均值减小2.90%,500万次疲劳后其位移平均值减小4.78%;(2)疲劳后浮置板静刚度呈增大趋势,疲劳前、200万次疲劳后和500万次疲劳后,浮置板静刚度分别为185.02 kN/mm、189.11 kN/mm、192.49 kN/mm;(3)浮置板表面中线上应变测点位置的应变在疲劳试验后呈现增大趋势,200万次及500万次疲劳试验后其最大应变值较疲劳前分别增大19.21%和17.70%;(4)浮置板表面边线上应变测点位置的应变在疲劳试验后呈现减小趋势,200万次及500万次疲劳试验后的最大应变值较疲劳前分别减小2.16%和3.11%;(5)500万次疲劳后板...  相似文献   
146.
路面全域伤损的有效感知是全面、系统地实施维护决策的关键依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虚拟模型的路面全域伤损状态自动化感知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实测数据建模生成路面虚拟实体;然后使用深度语义分割网络从实测数据中精细化地检测路面伤损;最后,将输出的伤损特征检测结果与虚拟实体数据进行匹配和UV映射,获取各个伤损在虚拟空间中的定位信息并逐一部署,得到面向路面全域的伤损状态感知模型。结果表明:在现场实测统计长为236 m,宽为20 m的实际路面区域试验研究中,充分训练的U-Net网络的平均交并比(MIoU)达到0.86,显示出对无人机采集到的路面伤损区域极佳的分割精度。建立的路面伤损状态感知模型有效感知实际存在的伤损91处,与传统的二维检测结果相比,能够更加系统地对路面全域伤损进行全局表征,便于高效地推断伤损的特征和位置信息,实现精准、动态的路面服役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