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29篇
公路运输   88篇
综合类   114篇
水路运输   94篇
铁路运输   256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61.
无缝道岔侧股焊接形式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6 0 kg/m 12号可动心轨和固定辙叉提速道岔为例 ,分析无缝道岔侧股全焊接、不焊接以及仅道岔区内侧股焊接 3种方式对钢轨受力和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2.
大型养路机械清筛和维修作业对道床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大机维修和清筛作业后道床阻力实测数据的基础上 ,总结出在大机维修和清筛作业后道床纵、横向阻力有较大幅度下降 ,动力稳定车、首趟车对阻力恢复作用明显的规律 ,为今后确定无缝线路的稳定性、大机容许作业轨温范围和作业后线路开通速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3.
大气光通信中调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气体放电灯作为大气光通信的光源,分析了光源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对调制方式进行了选择,设计实验电路并进行了一系列调制实验,最后提出一种基于电子镇流器的大气光通信BFSK调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4.
生态社会主义以绿色意识形态为理论支点,对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异化消费以及生态殖民扩张所造成的生态灾难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并主张建立一个以共同所有制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生态社会主义以其特有的理论触角开拓了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5.
无碴轨道裂缝产生原因与整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目前我国正在施工的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中出现的一些裂缝现象,首先对无碴轨道裂缝的类型和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温度和混凝土的收缩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通过优选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以及强化养护环节等来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6.
在对社会物流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企业资源比投资购置设施更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7.
168.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成本核算又是成本管理的前提,因此,成本核算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财务软件市场上成熟的成本核算系统还不多见。依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颁布的《造船企业成本核算规程》,就成本核算系统的相关概念、成本核算的内容及处理过程、成本核算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并进行了功能模块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9.
论述钢轨动态管理与决策系统的架构及各功能模块的研究与实现,特别对系统的权限管理、钢轨伤损预测和智能决策支持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0.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轨底坡对轮轨接触行为影响的研究很多,但轨底坡对高速铁路轮轨接触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未开展。为分析轨底坡对我国高速车轮与60N钢轨的轮轨接触行为影响,基于迹线法和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分别研究不同轨底坡下高速车轮LMa、XP55、S1002G与60N匹配时的静态轮轨接触特性,包括等效锥度、接触带宽、轮轨接触应力和表面疲劳因子等。研究结论:(1)在1/10的轨底坡下,三种高速车轮型面与60N钢轨接触时表面疲劳因子大于零的情况居多,说明1/10的轨底坡易导致轮轨表面裂纹的出现,不适用于高速轮轨匹配;(2)LMa型面的接触带宽随轨底坡的减小而增大,轮轨接触应力随轨底坡变化不大,轨底坡为1/20时轮轨型面匹配较优;(3)当轨底坡为1/30时,XP55型面的等效锥度最大,使其拥有较好的轮对对中性能和曲线通过能力,轨底坡为1/30时轮轨型面匹配最优;(4)轨底坡对S1002G的等效锥度影响不大,轨底坡为1/20时的接触带宽较小,横移超过4 mm后1/20轨底坡下的轮轨法向接触应力较小,综合来看轨底坡为1/20时S1002G轮轨型面匹配较优;(5)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速铁路轨底坡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