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5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评价地铁列车与路面交通振动对某科研机构实验室内精密仪器的影响,在该实验室内对交通环境振动响应进行了全天候连续测试监控.将不同交通工况下实验室振动响应与电镜安装的环境振动要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控制室内振动响应作用明显,总的交通环境振动超过仪器安装对振动的要求,应采取必要的被动隔振措施.建议被动隔振平台的工作频率应小于4 Hz,且在5 Hz附近的隔振量不能低于5.5 dB.  相似文献   
72.
基于疲劳设计的高速客车转向架构架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疲劳设计的优化设计方法,即将Goodman疲劳极限线图作为优化分析中的约束条件之一以实现优化设计与疲劳设计的结合,并以某高速客车转向架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优化,得到了同时满足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构架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73.
地铁运营引起的建筑物内振动,若对其不加防护,将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干扰精密仪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古建筑物的损伤;准确地预测地铁运营引起的环境振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8017,50848046,50538010),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有限元仿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铁运营引起的振动传递问题,并提出基于脉冲传递函数法的地铁运营引起建筑物内振动预测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74.
钢轨波纹磨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个多世纪以来,铁路直线段钢轨的短波磨耗始终是尚未解决的难题,不仅造成了噪声污染,而且增加了养护维修费用。经过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上百年的研究,积累了很多资料并加深了理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和如今的铁路工程技术水平及其资产相媲美。本文对不同时期钢轨波磨的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5.
传统方法推算货运装卸作业时间直接使用站细里的标准时间,难以刻画复杂因素影响下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准确率较低。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收集铁路综调信息系统记录的货运装卸作业相关数据,利用增强决策树模型Xgboost学习装卸作业相关影响因素对其作业时间的影响,实现货运装卸作业时间预测,对比基线模型准确率提升明显,能更有效辅助车流推算与运行图自动编制。  相似文献   
76.
轨道车辆乘员二次碰撞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铁道车辆客室设施与布置,参考欧洲和美国的轨道车辆乘员伤害仿真、试验和评价标准,采用Madymo HybridⅢ 50百分位假人对轨道列车碰撞事故中乘员二次碰撞的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伤害分析,比较了不同客室布置方式、不同接触刚度、不同的座椅间距等对乘员伤害的影响.研究表明,同向布置、合适的座椅靠背刚度和座椅间距能减小乘员的HIC值和碰撞的相对速度,从而减小乘员伤害.客室的内装材料也应从被动安全防护的角度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7.
轨道动态几何状态与轮轨力是服役状态的重要指标,对这两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更全面、准确地评价轨道质量,但由于轮径值偏差、线路长短链、车辆运行中产生滑动摩擦等原因,检测结果里程与线路真实里程偏差较大,影响数据分析应用的准确性,且难以对两种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本文提出了统一采集和分散采集模式下轨道动态几何状态与轮轨力检测数据的里程校准方法。统一采集模式下,先校准轨道动态几何状态检测数据的里程,再将轮轨力检测数据的里程与之同步对齐校准。分散采集模式下,采用特殊区段、线路要素与检测波形关联分析的方法,实现对轮轨力检测数据的里程校准。对某地铁线路真实检测数据进行校准验证,结果表明:统一采集模式下校准后误差小于0.6 m,分散采集模式下校准后误差小于2.0 m。将该校准方法应用于轨道动态几何状态与轮轨力检测数据可视化展示软件,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按描述参数、激扰方向以及波长的不同对轨道不平顺进行分类;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及有无轮载比较不同轨道不平顺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梳理局部不平顺评价和区段整体不平顺评价标准;分析频域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各国应用情况;概括轨道不平顺时频域评价方法及其局限性;按预测方法的不同分析3类轨道不平顺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高速铁路,城轨交通动态检测缺少轨检车及综检车的应用;既有铁路轨道谱构建较为完善,但在城轨领域仍缺少成熟的轨道谱;时频分析方法能够同时在时域和频域上对轨道不平顺进行定位,适用于非平稳性信号,但其实际应用仍受较大限制;轨道不平顺预测能提高轨道维护效率,但仍存在很大局限性,无法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