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57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为提高路用多孔页岩陶粒的路用性能并提升其阻热性能,优选3种有机处理剂,借助吸水率、筒压强度、控制筛孔通过率及磨耗值试验,确定了不同处理剂最佳修饰工艺;基于吸油率、表面孔隙封堵率与SEM试验,系统研究了修饰前后页岩陶粒表面孔隙封堵情况,对比评价了不同处理剂对页岩陶粒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页岩陶粒最佳处理剂;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价了表面修饰对页岩陶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基硅树脂的适宜浓度为25%,固化温度为160℃,硅丙乳液的适宜浓度为35%,成膜温度为30℃,助剂含量为3%,建筑防水剂修饰页岩陶粒的适宜浓度为35%,固化温度为85℃;其中苯基硅树脂对页岩陶粒表面封装效果最好,24 h吸油率最低,表面孔隙封堵率高达78%,且SEM图像也表明经表面修饰的页岩陶粒表面开口孔隙数量明显减少;3种处理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路用多孔页岩陶粒的路用性能,24 h吸水率的降幅在80.48%~94.5%之间,压碎值降幅在4.62%~17.52%之间,磨耗值降幅在5.33%~30.92%之间,黏附性等级提高0.5~2级;苯基硅树脂对页岩陶粒吸水率与黏附性等级改善效果最佳,硅丙乳液对压碎值与磨耗值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综合考虑所有评价指标,确定了页岩陶粒最佳处理剂为苯基硅树脂;且经苯基硅树脂表面修饰后的页岩陶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2.
为完善透水慢行系统结构生态效果评价体系,通过渗透系数试验、现场渗透试验、吸声系数试验及路面温度调查,研究透水慢行系统的排水效果、降噪效果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出相应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透水慢行系统生态效果明显,沥青混合料的渗透系数随空隙率和连续空隙率的增大而增大;无砂混凝土与级配碎石叠合基层的渗透速率最快,级配碎石基层次之,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叠合基层最慢;沥青混凝土吸声系数峰值与均值总体随空隙率增大而提高,相同连续空隙率下,小粒径吸声优于大粒径,相同空隙率下小粒径性能反而下降,透水性混凝土的吸声系数随空隙率增大而增大;透水路面路袁与中面层温度差值远远大于其他几种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43.
为使沥青路面结构层平整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以陕西高速公路试验段为依托,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回归确立了平整度指标相互关系,建立了施工平整度层间传递模型,并根据平整度分级标准,提出了每层的平整度控制标准,最后建议了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对提高路面施工平整度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为开发纯无机阻燃改性沥青,选择阻燃性能高、低碳、无污染、价格低廉的无机材料作沥青阻燃剂,凭借改性沥青3大指标试验确定无机阻燃改性沥青的最佳制备工艺;借助极限氧指数和燃烧烟密度试验,深入研究了无机阻燃剂掺量与类型对阻燃改性沥青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热重试验系统的分析无机阻燃改性沥青的阻燃机理;通过对无机阻燃改性沥青进行3大指标、黏度、抗老化性能、黏附性试验,系统研究无机阻燃剂掺量对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对无机阻燃改性沥青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机阻燃剂具有较好的阻燃抑烟性能,满足国家相应规范的要求;提高阻燃剂的掺量,可以明显增加无机阻燃沥青的阻燃性能,抑烟材料在发挥抑烟功能的同时,可以提高无机阻燃剂的阻燃性能,克服了以往材料阻燃和抑烟相矛盾的缺点;无机阻燃剂通过分解、释放水分,以及层状金属氧化物的吸附性能发挥阻燃作用;随着无机阻燃剂掺量的增加,无机阻燃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增高,延度降低,黏度增加,老化后针入度比增加,黏度提高;无机阻燃剂的加入,不影响SBS改性沥青黏附性的发挥;无机阻燃剂具有极好的经济效益,适合在路面阻燃沥青混合料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依托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新建工程,对公路沿线盐渍土进行物理和化学改良,以作为路基填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提出了砂砾改良和化学改良盐渍土与砂砾、石灰的质量配比。研究结果表明:1物理改良,当盐渍土与砂砾质量比达到1∶0.6以上时,其路用性能满足路基填料的相关要求;其后随着砂砾掺量的增加,改良土的路用性能增加幅度甚微;2化学改良,石灰改良盐渍土,其路用性能大幅度提高,满足路基填料的相关要求;3盐渍土经过物理或化学改良可作为公路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46.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聚氨酯预聚体对水性环氧树脂相关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NCO-含量分别为2.0%、4.0%和5.0%的丙烷型端羟基聚醚型聚氨酯(TDI-PPG)对E-51和E-44型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为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道路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根据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强度形成时间,建议采用15 d强度和伸长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NCO-含量越高,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越好;聚氨酯掺量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拔强度均会下降,建议聚氨酯掺量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47.
温拌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研究胶粉细度、胶粉掺量以及拌合温度对温拌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效果及规律,通过采用流变学原理,以胶粉细度、胶粉掺量、温拌剂掺量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以车辙因子为评价指标,确定温拌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胶粉掺量是最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胶粉细度和温拌剂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随胶粉细度的增大而降低,随胶粉掺量和温拌剂掺量的增大而升高,当胶粉掺量达到17.5%,温拌剂掺量达到3%时,温拌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提高效果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温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试验,研究温拌条件下胶粉细度及掺量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掺量条件下,随着胶粉细度增大,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总体呈增长趋势;在胶粉细度较小时,随着胶粉掺量增加,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总体呈增长趋势;建议最佳胶粉细度为60目,最佳掺量为17.5%。  相似文献   
49.
0 引言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压实度等指标均与碾压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沥青路面对混合料的碾压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双层摊铺技术具有摊铺厚度大、效率高、温度散失慢、有效碾压时间长等诸多优点,能够在规定的碾压温度范围内对路面进行充分压实,从而满足沥青路面对空隙率、压实度的要求,进而有效地避免路面因压实不足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坑槽、水损害、车辙等病害,最终提高路面的路用性能及服务水平.关于路面摊铺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或只注重摊铺温度、碾压温度或碾压终了温度等关键值的研究[1-2],对双层摊铺的温度散失全过程的分析研究较少.本文在之前人们对普通沥青路面碾压温度及时间的研究基础上,依托陕西省西商高速公路洛南商州段,通过双层摊铺试验段沥青路面表面以及表面以下2cm、5cm处混合料温度散失实际观测,系统研究了双层摊铺沥青路面混合料的温度散失情况,为沥青路面双层摊铺确定合理的压实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复合式路面层间处治技术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式路面作为一种典型的路面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城市道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但是这种结构容易因温度效应和荷载的反复作用而产生收缩裂缝和反射裂缝。这些裂缝的出现不仅破坏了路面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品质和路表的美观,而且使得路表水可以通过裂缝渗入路基并产生唧泥,从而大大削弱了路基的强度和刚度,导致路面的破坏。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并没有彻底解决层问处治存在的问题。中国的路面设计、施工规范对层间材料及处治方法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工程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