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青岛地铁建设为工程背景,对深基坑开挖钻爆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首段爆破段没有侧向临空面、不易爆破的特点,提出采用掏槽沟开挖爆破法,形成侧向临空面,确保了后续爆破的成功进行。车站主体开挖采用浅孔台阶预裂爆破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较好的保护了前期支护结构,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22.
针对西部地区较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风沙对公路的危害,对风积沙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总结风积沙砌块试验研究的成果,并将风积沙砌块应用于公路试验路段的铺筑。实验表明.利用风积沙制作成适合公路建设的砌块产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3.
以前纵梁为研究对象,基于SFE Concept参数化白车身模型,对正面100%刚性墙碰撞下的整车耐撞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文中引入"分析驱动设计"的理念,综合考虑有效加速度、效率、侵入量等多个评价指标,对纵梁的截面、厚度、长度等参数进行DOE实验设计并建立数学模型,总结各设计变量对碰撞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到纵梁的最优化设计,提高了整车的耐碰撞性能。  相似文献   
24.
丛树翠  王海亮 《隧道建设》2012,32(4):502-505,517
针对胶州湾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匝道开挖对主隧道的振动影响,在主隧道内进行爆破振动监测。以实测振速数据为依据,分析主隧道内对应匝道工作面前后震动波的传播规律,得到垂直振速、水平径向振速以及水平切向振速随测点距工作面距离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主隧道内已开挖区爆破振速大于未开挖区振速,未开挖区振速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5.
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缓和段,路表合成坡度小,甚至有零坡度处,路表积水不能迅速排走,加之该路段处于弯道,车辆行驶易发生侧滑,出现交通事故。对此路面积水问题,采取改变现有道路纵坡、路拱横坡或者改进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等措施时对交通干扰时间长,交通影响大,并且工程费用高。本文提出一种路面横向刻槽结构来处理超高缓和段路面积水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排水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边坡土质、半干旱地区自然概况、边坡角度及坡向、植被草种的选择及使用,对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难点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7.
28.
为了确定城市地下互通左出匝道分流区减速车道长度的合理区间,研究减速车道长度与主线、匝道的交通量和设计速度的交互作用对左出分流区交通冲突的影响,该文以武汉市两湖隧道工程地下互通立交为例,开展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试验,并提取冲突率(RCR)和碰撞暴露时间(TTET)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减速车道长度增加,分流区冲突率减小而TTET增大;(2)随着主线交通量或匝道交通量的增大,分流区冲突率未呈现显著变化,而TTET有不同程度的增大;(3)随着主线设计速度的增大或匝道设计速度的减小,分流区冲突率和TTET均呈现增大的趋势;(4)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减速车道长度是引起冲突率和TTET变化的关键原因,且综合来看地下互通立交左出匝道分流区减速车道长度的一般合理区间应设置为120~170 m,考虑工程经济性最大长度宜控制在195 m以内。  相似文献   
29.
应用弹性力学原理 ,分析利用爆炸原理在土层中所形成的地下球形贮水窖的受力状态 ,推导出窖体各点的径向压应力、环向拉应力及径向应变计算的数学解析表达式 ,并根据此表达式讨论水窖埋深、水窖内外层衬砌厚度以及衬砌材料性能对该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03标段区间隧道下穿湛山路3号民房,隧道拱顶到3号民房基础最小距离为9.5m。开挖过程中采用大直径双中空孔直眼掏槽、孔内分段延期爆破、控制单段最大起爆药量的方法,将地表振动速度控制在1.0cm/s以内,确保了地面建筑的安全。同时对爆破现场连续监测5次、共计36炮次,在统计分析炮次与振速最大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基础上,提出在爆破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克服人的安全意识"疲劳"期,才能确保下穿段全过程的不超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