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16篇
综合类   79篇
水路运输   87篇
铁路运输   69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文章从德国柏林政府、企业、学校、行会在职业教育中的关系、地位、职责和作用入手,介绍了德国柏林职业教育运行的体制机制情况,并针对我国国情与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82.
选取新疆地区阜康以北风积沙,通过室内试验对含水率、静态模量及动态模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含水率及压实度对动态模量的影响,以及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动态模量与含水率和压实度的关系,并得出动态模量取值范围,为此地区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3.
传统顶针式点胶阀在小流量的工况下易出现气泡或真空包及断胶的现象,导致点胶阀出胶均质性差。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改进点胶阀的进胶方式变为新型双侧进胶。通过CFD流体仿真软件对传统和改进后的点胶阀在小流量的工况下,进行出胶均匀性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双侧进胶点胶阀出口压力比单侧的压力高,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改进后的均质化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4.
随着我国铁路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进铁路专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并建立铁路5G技术体系成为必然趋势.介绍了国内外铁路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面向智能高铁的5G应用场景和业务应用需求,分析了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自定义网络、多接入边缘计算等5G网络侧关键技术.从业务需求出发,以创新自主、开放融合为原则,...  相似文献   
285.
结合传统抽样调查数据和交通大数据,研究多源数据融合驱动的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方法.根据传统入户抽样调查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车辆拥有、人口,以及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出行频次分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获取居民初步出行特征;基于手机信令、IC、AFC、GPS 等大数据,通过出行时间分布、OD分布和出行方式结构对居民的出行特征进行综合矫正分析;最后,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研究传统抽样调查和多元数据融合分析方法可知,传统抽样调查居民出行漏报率为30%,每天出行2次的比例相差39.5%,全方式非通勤出行比例、晚高峰公交和地铁出行比例分别相差7.4%、8.1%和12.6%.结果表明,多源数据融合驱动的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方法,在总量上有效挖掘居民出行的沉默需求,在时空分布上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是一种研究居民出行特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6.
针对公交监测和调度中要求实时掌握车厢满载率,以及“一票制”无法获取乘客下车信息等问题,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组合模型,在乘客上车时即推断其出行OD站点,进而融合多源数据实现车厢满载率的实时估算。提出以K近邻算法为组合模型的核心,针对K近邻推断率过低等问题,研究在更大空间维度分析乘客出行规律并推断下车站点的方法,有效提升历史数据的利用率和下车站点的推断率;此外,针对偶发型乘客缺少历史规律数据的情况,充分利用站点下车客流量先验概率随机分配,实现电子支付乘客OD的全样本推断。利用跟车调查法对不同线路、不同班次的车厢拥挤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能够反映出不同线路、不同站段之间的车厢拥挤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287.
288.
289.
290.
结合某高层建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对基坑开挖支护及井点降水的要求,采用外防内抽水的降水方式,在坑外水位下降不大的情况下,观测井的水位观测对控制周边建筑物及周边地面下沉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保证了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降水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