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51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与改善的过程中,美国在事故数据采集与管理、交通安全规划与战略、交通安全改善项目与交通安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基于此,详细梳理美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重点介绍美国的事故信息采集手册与规范、交通安全规划、"迈向零死亡"战略,以及针对基础设施、营运车辆等方面的各项安全改善措施.美国的先进经验对中国...  相似文献   
22.
不合理的道路设计对驾驶行为、交通安全有不利影响。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道路设计与安全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国交通委员会年会为全球各交通研究方向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了最新成果的交流平台。本文总结和分析了道路设计与安全评估方向的热点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已在人们的出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同时,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交通事故频发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浦东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对此开展了广泛问卷调查,分析得到浦东新区电动自行车使用者的出行特征、安全意识、事故经历以及安全教育意愿。最后总结国外相关安全改善经验,提出电动自行车改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为了深入了解影响高速公路事故频次的显著因素,采集2014年广东省开阳高速公路的事故、道路、交通和气象数据,以曲率和坡度同质性为原则将整条公路划分为154条路段,采用时空交互模型拟合路段季节事故数和道路设计参数、交通特征、气象因素间的内在关系。该模型不仅解释了相邻路段间的空间效应和相邻季节间的时间效应,而且还考虑了时空效应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拟合预测性能、减少参数估计偏倚。基于贝叶斯推断的模型估计和评价结果显示:事故数据中存在显著的时空关联和交互效应;时空交互模型比传统层级泊松模型的拟合优度更高;路段长度与事故频次线性相关,而交通量则与事故频次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随着中、大型客、货车(三类车)比例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路段曲率、坡度越大,交通事故风险越高;风速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季节,事故频次将显著上升。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改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美国机动车普及率高,驾驶员人群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的驾驶员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具有差异性。为改善驾驶员的交通安全状况,美国针对熟练驾驶员开展了形式丰富的驾驶员行为改进计划,并从驾驶证更新频率与视力测试等方面加强了老龄驾驶员管理。本文介绍了八种常用驾驶员行为改进计划项目的形式与要点,汇总了美国不同州老龄驾驶员的管理项目及其安全改善效果,并对我国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体制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6.
随着汽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道路交通事故也居高不下。中小学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受害者之一,而中小学生生理机能限制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形式、内容、覆盖范围、时间和通道进行了分析,在对比研究国外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疲劳检测是车载疲劳预警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考虑生理和驾驶行为特征的疲劳预警设备,并通过驾驶模拟实验测试了该设备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严重疲劳报警率、总报警率与KSS正相关,一般疲劳报警率在KSS小于等于8时,随KSS的升高而升高,KSS由8变为9时,一般疲劳报警率降低,严重疲劳报警率大幅升高.KSS在7级以下的报警率为0;当KSS为8级时,总报警率的平均值为0.45;当KSS为9时,严重疲劳报警率高于一般疲劳报警率,且总报警率在0.85以上.该报警设备对KSS为9级有效性最高.  相似文献   
28.
制动过程主要由制动前的反应过程以及制动后的减速过程组成.研究制动后避撞行为对于理解驾驶人的避撞行为、建立制动曲线模型等有着重要作用.利用配有8自由度运动系统的高仿真驾驶模拟器,研究了驾驶人在不同前车减速度(0.3,0.5,0.75g)和不同车头时距(1.5,2.5 s)的制动后制动踏板操作行为.利用ANOVA模型分别比较了驾驶人制动后制动踏板操作行为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踩踏板速率随着制动时车头时距的减少而增加,并且随着前车减速度的减少而减少;新手驾驶人的踩踏板速率普遍大于经验驾驶人;相比于前车速度的改变,驾驶人对制动时车头时距的变化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9.
为在道路设计阶段确定平纵组合与相邻路段线形对车道偏离的影响,并为减少因道路线形因素引发的侧碰、追尾甚至车辆驶出路外事故提供改善依据,基于真实的山区高速公路道路设计参数及周边地形,搭建驾驶模拟场景,利用驾驶模拟试验获取小客车车道偏离数据,并对应获取车辆当前所在路段及上、下游路段的线形参数。以车辆车道内行驶为参照,沿道路行进方向,将车道偏离行为分为左偏驶离车道与右偏驶离车道。因车道偏离受驾驶人影响,采用双层Logit模型,分别判定道路线形及驾驶人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直线路段,曲线更易引发车道偏离行为,驾驶人易偏向于曲线内侧行驶;上游300 m路段曲率差越大、平均车速越大,则车道偏离的概率增大;相对于缓坡(-2%≤坡度S≤2%),行驶于上坡(S>2%)或下坡(S<2%)路段时,车辆车道偏离概率减小;车辆行驶于外侧车道的左偏驶离车道概率大于行驶于内侧车道;驾驶人因素对左偏驶离车道的影响比例为8.8%,对右偏驶离车道的影响比例为25.6%。研究结论可从组合线形角度帮助工程师设计更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30.
对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从海河东西两岸穿越金钢桥的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运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了相关计算、分析与对比,为工程的技术方案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