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51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城市的形象可能会日渐趋同,失去个性魅力。桥梁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标榜地域文化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从地域文化与桥梁景观的内涵分析入手,探讨了地域文化与桥梁景观设计的关系,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桥梁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传承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2.
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将电动自行车作为出行首选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在带来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引起了较为突出的安全问题。在农村地区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相关事故比例较高,且伤亡事故率高。为充分研究农村地区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安全特征,本文针对农村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回收了310份有效问卷。分析得出:1)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女性比例并不低;2)电动自行车主要受众人群是个体和自由职业者;3)电动自行车车辆属性未得公众认可;4)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非常突出;5)传统主流的交通安全宣传方式效果有限。以上结论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交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3.
54.
信号控制交叉口助动车违章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助动车的违章行为提出改进措施,利用视频数据观测了上海市12个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骑行类车辆行为。基于行为分析方法对人-车-交通环境特征进行编码,并利用Logit模型分析了助动车违章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信号周期较短、非机动车流量较小、横向车流较稀疏或处于违章待行状态时,助动车更易闯红灯;在直行或非机动车道较窄时,更易违章待行;在转弯、非机动车道较窄或横向车流稀疏的情况下,更易错用车道;在非机动车道较宽时,更易逆行;燃油/燃气车辆、男性骑车者更倾向于载人载物违章。最后指出,应建立助动车骑车者的安全意识、完善法律法规、提升交通设施服务质量与交通管理水平,以有效引导助动车向有利于城市交通有序、安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上海市沿江通道越江隧道3.5 m车道的安全性,借助交通行为与协同虚拟现实实验系统(即驾驶模拟器),利用实验采集的数据,从车辆轨迹偏移量角度,分析3.5 m车道与3.75 m车道的运行安全性差异。  相似文献   
56.
一、交通安全规划编制背景美国城市交通规划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先后经历了大规模公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中长期城市交通规划编制,改善既有交通设施使用效率和实现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四大阶段[1]。20世纪90年代至今,交通政策由提高机动性向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注重多模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2005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安全、可承担、灵活、高效、公平运输法案》(Safe Accountable Flexible Efficient  相似文献   
57.
营运车辆事故多是由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引起的,而交通安全教育对营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改善起主要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未考虑不同驾驶员的行为特征,因而效果不佳。基于风险驾驶行为分析的教育方法首先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监控,然后分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特征,最后基于特征进行安全教育。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并在国外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对基于风险驾驶行为分析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了营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类型特征和典型事故致因,并对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该教育方法能明显减少危险交通事件率。  相似文献   
58.
事故数据记录不完善制约了基于事故数据的交叉口安全分析方法的运用.冲突数据样本量大、观测周期短,可以作为事故数据的补充,评价交叉口安全状况及分析事故致因.选取上海市区交叉口进行冲突视频观测,提取冲突类型及冲突严重程度等数据.建立了事故率与机-机、机-非、机-人严重冲突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可用于交叉口事故多发点判别.以武宁路-兰溪路交叉口为例进行致因分析,分析冲突类型及分布进而提出针对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9.
为了探究行人事故的发生机理,分析影响行人交通安全的显著因素,收集上海市中心城区263个交通分析小区(TAZ)的行人事故、道路、人口及土地利用数据,并开展行人宏观安全研究。考虑到TAZ之间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建立考虑空间相关性的贝叶斯负二项条件自回归模型,在条件自回归模型中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包括0~1邻接矩阵、边界长度矩阵、分析单元中心距离倒数矩阵、事故空间中心距离倒数矩阵这4种既有矩阵,以及首次引入的宏观安全建模中的分析单元中心距离多阶矩阵。结果表明:分析单元中心距离多阶矩阵的模型拟合效果和事故预测准确度均显著优于既有的4种空间权重矩阵,证明了在宏观安全建模过程中考虑研究对象交通特征(居民步行平均出行距离等)的必要性;人口数量、主干道长度、次干道长度、路网密度等因素均与行人事故呈现显著正相关,平均交叉口间距、三路交叉口比例等因素与行人事故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高等、低等土地利用强度,中等土地利用强度对行人事故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0.
针对现有研究多基于病例对照的欠采样方法,即每起事故从连续交通流数据中按一定比例抽取对照的非事故数据构建模型,而该类模型在连续数据环境中的预测精度存在缺陷的状况,对城市交通连续观测并动态调控的技术环境(简称连续数据环境)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首先提出基于全样本交通流数据,结合“调整事故分类阈值”的方法解决事故风险预测研究中的非平衡数据分类问题;而后采用上海市城市快速路2014年5,6月的线圈检测交通流数据及历史事故数据开展实证研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评价指标,对比基于全样本和抽样样本构建的常用事故风险预测模型(逻辑回归、随机森林)的整体预测能力;以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几何均数为评价指标,对比3种分类阈值计算方式(约登指数法、事故占比法和交叉点法)对事故/非事故综合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数据环境下,采用全样本数据建模能使模型整体预测能力提高13.06%;基于约登指数法进行分类阈值计算可使模型的事故/非事故综合预测精度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