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7篇 |
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63篇 |
综合类 | 153篇 |
水路运输 | 238篇 |
铁路运输 | 163篇 |
综合运输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成层软土地基中,桩基础在竖向与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桩身内力与位移的计算为一复杂非线性问题.同时获取单桩桩顶的各向位移对多向荷载下的群桩计算有重要意义.采用侧阻软化模型、端阻双曲线模型和p-y曲线模型分别描述桩侧土、桩端土的竖向与水平向荷载传递性状,利用挠曲线微分方程将荷载传递法与p-y曲线法结合,建立轴横向受荷桩的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挠曲线方程以获得桩身内力与各向位移.工程实例分析表明,结合荷载传递法与p-y曲线法的轴横向受荷桩分析方法能准确计算桩身的P-Δ效应,并能同时准确地获得桩顶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的大小. 相似文献
782.
京沪铁路K528钢梁桥存在钢梁上盖板翘起、钢梁纵向位移较大,桥台与梁端顶紧、铆钉烂头、钢梁腐蚀严重等问题,从低影响、低风险、低投资、低运营维护成本、易施工等角度出发,研究比选原位新建梁式桥和原位新建框架桥的设计方案,从线路加固、施工工艺、施工难度、拆除工程、投资及维护成本等方面比较两个方案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对单孔... 相似文献
783.
784.
针对内爆载荷作用下的船舶加筋板,提出了计及带板影响的4种加筋板等效设计方法。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等效设计的加筋板进行内爆仿真计算,获得效果最好的加筋板结构等效设计方法,并与不考虑带板影响的等效设计方法进行对比,还探讨了加筋腹板高度和加筋数量等因素对加筋板等效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保留加筋,保证加筋(计及带板)截面积相等,且抗弯模量和惯性矩尽可能与原型接近的等效设计方法(即等效设计方法Ⅰ),等效设计的加筋板的内爆变形模式与原型保持一致,内爆动态响应的相对偏差最小。加筋腹板高度越高,加筋对于加筋板抗爆的贡献越大。对于不同的加筋腹板高度,等效设计方法Ⅰ最为有效。加筋的数量越多,等效设计方法Ⅰ的效果越好。在进行加筋板等效设计时,保持加筋与带板横截面积比值的变化量小于0.73,且抗弯模量和惯性矩尽可能与原型接近,等效设计的加筋板的内爆动态响应与原型的相对偏差可保持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785.
786.
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浮冰区船舶冰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Voronoi图采用参数化设计工具对不规则几何形状的浮冰开展参数化建模,参照真实冰区测量信息,利用遗传算法对浮冰尺度概率分布开展了优化研究。考虑不同浮冰尺度范围,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船舶在浮冰区航行的冰阻力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发现:大尺度浮冰相对于小尺度浮冰而言,破碎更为剧烈;优化浮冰尺度概率分布的冰阻力峰值总体而言大于优化前,平均值则较小;数值计算结果在较大浮冰尺度范围内与经验值较为吻合,浮冰阻力平均值随浮冰平均尺度增大呈负指数幂函数减小趋势。文中提供了一种对浮冰尺度概率分布进行校正和优化的方法,对船舶在浮冰区的阻力预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7.
788.
789.
[目的]为解决船舶舱段结构优化设计参数众多、计算耗时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子模型分解的舱段结构代理模型协同优化方法。[方法]每次选择一个板架,根据当前舱段方案的有限元模型建立板架结构子模型,基于子模型构建板架结构响应的代理模型并进行优化,得到板架优化解后更新舱段模型,再进行下一个板架的优化,如此迭代,直到完成一轮或多轮包含所有板架的协同优化后停止。最后对舱段结构尺寸进行小范围调整,得到最终优化解。[结果]某船舶舱段结构优化结果显示,与从整体优化角度出发的基于降维代理模型的舱段结构优化方法相比,在相当计算成本下,所提方法的优化结果重量进一步减小了2.86%,最终实现结构减重4.96%。[结论]所提方法的优化效果较好,在高维船体结构优化问题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