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程鹏 《中国电动车》2007,(10):60-61
目前,可以说绝大多数网上广告、网上商品展示或网上商业活动其实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更不会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网上信任感。本文从信任缺失的表现入手,分析了在网络信用体系还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去争取和愉递信任感。  相似文献   
22.
亚洲地区集装箱港口快速发展,将对今后世界集装箱运输增长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3.
为给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资料,从抗震设计反应谱理论角度,通过改变地震动的输入方向,引入抗侧力桥墩的“相对墩底剪力比”参数来判别混凝土曲线梁桥的双向规则性,探讨了圆心角、曲线半径、跨径、跨宽比和跨高比等结构参数变化对混凝土曲线梁桥横桥向和纵桥向规则性地震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圆心角是影响混凝土曲线梁桥双向规则性的主要因素,而跨径、跨宽比和跨高比等参数的影响可以忽略,曲线半径不应作为定义规则曲线梁桥的参数;曲线梁桥当满足单跨圆心角φ小于35°,且多跨一联累计圆心角φ小于55°时具有双向规则性,规则曲线梁桥的地震力可比拟为等参的直线桥进行简化抗震计算,计算结果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24.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创造超过4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约35%的外贸进出口额,是沿江地区交通物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然而,航道拥挤、船舶压港、航道出浅等碍航事件在长江却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枯水期,严重影响了我国航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长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事故特征分析的碍航风险研究思路,在现有历史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数据的基础上,采取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并通过贝叶斯网络建立碍航风险的网络评价模型,充分利用其在有限数据的情况下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对长江碍航风险进行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25.
借助ANSYS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研究了在各种基面参数下钢箱梁顶板顶面的横向弯拉应变、纵向弯拉应变和竖向位移,给出了各种基面参数对正交异性板钢箱梁顶板顶面的影响规律,并对结构基面进行了优化,为钢箱梁桥面铺装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的特点 总结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常具有以下技术和施工特点:①桥梁占路线总长比例大,路桥相间频繁:桥位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差,地面起伏大,坡度多大于45°,部分达到80°,局部形成峭壁悬崖或峡谷:⑥相邻墩柱(纵向、横向)相对高差大,本工程柱高最小不到1.0m,最高达45.2m:⑦施工环境恶劣,桥位偏僻,交通不便:⑧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劳动力密集;  相似文献   
27.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的特点总结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常具有以下技术和施工特点:①桥梁占路线总长比例大,路桥相间频繁;桥位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差,地面起伏大,坡度多大于45°,部分达到80°,局部  相似文献   
28.
运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分析了CAN总线独特的优势,借鉴其在小汽车和长途客运汽车方面的应用经验,提出CAN总线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应用框架,并对其采集的公交车辆信息进行分析初探,发现将CAN总线作为智能公交系统车载终端的传输总线可以较为高效准确地完成数据传输,为公交油耗管理、驾驶员行为监控等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更好地为公交规划、企业营运管理和乘客的出行服务.结果表明:CAN总线在智能公交系统的数据传输应用具有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
30.
程鹏  高毅  于少辉  李洋 《隧道建设》2019,39(3):407-412
为解决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首个试验项目内部结构设计不经济、施工工序繁琐等问题,文章研究其结构设计优化的可行性。首先介绍CC工法原理,分析该CC工法试验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总结组合梁的构造特点,分析该CC工法试验项目结构设计为组合梁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关键构造措施; 最后对比试验项目纵梁的理论应力数值与工程实测数值,并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1)CC工法的混凝土预制顶板与二次施作的型钢顶纵梁在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后,是可协同受力、按组合结构设计的; 2)抗剪连接件、型钢局部稳定性、混凝土翼缘的纵向连接构造措施是CC工法采用组合结构设计的关键点; 3)试验项目的纵梁结构按组合结构考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翼缘的有利作用进行适当折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