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96篇
综合类   39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公路交通量及起讫点(OD)调查的统计分析是开展公路网规划、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的重要基础。一种统计分析软件的开发弥补了当前流行的交通分析软件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实现了公路交通量及OD调查的数据输入、交通流特性的统计分析、断面流量的生成、SQL查询、OD矩阵的操作等功能,提高了统计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处理工具。  相似文献   
22.
公路线形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建立线形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线形安全性的模糊评价方法,对其评分标准、隶属函数的建立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结合高速公路设计项目对所提出的线形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3.
柔性是波纹钢管廊异于混凝土管廊的根本原因。为研究波纹钢管廊的力学性能,依托实际工程,采用现场实验与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波纹钢管廊在安装支架和未安装支架的不同情况下进行测试与受力分析。结果表明:管廊支架的支撑作用减小了管廊所受的拉力,使全截面受压,对管廊有利;未安装支架且填土未过管顶时,管廊顶部随着覆土高度的增加逐渐由向上变形变为向下变形,管体两侧逐渐由内收向外张变化;安装支架时,随着覆土高度的增加管廊两侧逐渐由土体挤压管体向管体挤压土体变化,逐渐由内收向外张变化,但由于安装了内部支架,这种变化不是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24.
考虑国内船厂涂装工艺流程及涂装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要达到的目标,采用Oracle数据库为底层数据平台,保证信息的流动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以Servlet/JSP为应用层,以浏览器为界面层的B/S架构的应用系统模型。利用Java语言设计涂料管理子系统和涂装生产设计子系统,同时在涂装生产设计子系统中,利用CADDS5系统的CVMAC语言开发涂装面积的统计程序,为涂装生产设计提供涂装部位面积数据。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究符合干法橡胶沥青技术特点的混合料级配,从混合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上验证设计级配特点。根据胶粉变化和贝雷法设计原理分别设计AC-13C、SMA-13、SAC-13和AR-AC-13S四种级配类型,运用X-ray CT微观试验方法和图像处理技术,从微观结构层次研究四类级配类型的区别和优劣,分析得出在橡胶粉各断面胶粉数量和含量的空间分布上,AC-13C和SAC-13类型的级配胶粉含量值离散和变异程度最小,分布更为均匀,SMA-13次之,AR-AC-13S最差,从胶粉分布的角度看,AC-13C更适合干法橡胶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混合料路面性能试验,对连续与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稳定性能及水稳定性能进行了分析论证,进一步验证了微观试验结果。微观和宏观试验均表明,连续级配在干法橡胶沥青混合料中更加适用,工程实践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6.
基于ARCGIS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基于ARCGIS软件设计了4个实验项目,实践证明,通过4个实习项目的完成,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加深了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27.
主要介绍了DEM的定义和建立的方法及其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主要应用。在实验中采用了在三角网建立的基础上内插格网点建立矩形格网DEM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为提高道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提出将传统时序分析的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模型用于公路逐桩线形单元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道路线形的二维设计指标进行三维转换,得到完整且唯一确定公路曲线形状、走向及弯扭曲方向的三维线形指标参数,即线形的三维曲率、挠率、切向量、法向量等;对公路逐桩步...  相似文献   
29.
綦江新滩大桥是国内首座采用体内体外混合配索法设计并施工的悬浇混凝土刚构桥梁。主桥左幅为常规体内预应力混凝土梁,而右幅箱梁比较特殊,为体内体外混合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混合预应力配索法进行设计和施工,是交通部西部开发《体外预应力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科研项目的依托工程之一。就混合配索法在大桥建设过程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相关工程细节和施工经验作一定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0.
刘震  符锌砂 《公路工程》2009,34(3):155-157
基于行车安全性以及驾驶员的行车心理,分析了不同设计速度路段以及不同车型该对应不同的期望速度值,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运行车速预测模型中的简单合理的期望速度推荐值确定方法,从而为运行车速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