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359篇
综合类   195篇
水路运输   205篇
铁路运输   121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基于产业集群的物流中心构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通  李钊军 《综合运输》2003,(10):38-40
本文突破了传统产业聚集分析中的中性偏好假设,提出产业集群形成所必需的条件;进一步探讨了由不同产业的产品特性决定的对产品运输半径的约定;从而得出物流中心是构建产业集群的前提条件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保证条件。  相似文献   
802.
803.
史丽远  艾军 《东北公路》2003,26(1):69-71
采用现场荷载试验,通过分析加固后桥梁构件的材料应力,主梁的挠度和横向刚度,评定加固后桥梁的承载能力,确保桥梁的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804.
汽车外部复杂流场计算的湍流模型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Spalart-Allmaras模型、标准k-ε模型、RNG k-ε模型、R k-ε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对汽车外部复杂旋涡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RNG k-ε模型考虑了湍流中涡流因素影响和低雷诺数效应,可有效模拟汽车尾部和底部复杂旋涡流动结构,计算精度较高,且计算量小,是五种模型中较适于汽车外部复杂流场数值仿真计算的湍流模型。  相似文献   
805.
湖南张家界市交警系统事故处理培训班、文秘人员培训班相继开课,标志着该市交警系统"充电"工程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806.
研究目的:桩基托梁结构目前在铁路中广泛被使用,其内力设计计算忽略桩与托梁的协调作用,将托梁所受荷载考虑成均匀分布不准确,也比较保守。本文建立同时考虑桩与托梁共同受力的力学模型,推导出方便设计的计算公式和具体求解过程,以使托梁结构得内力计算更准确。研究结论:(1)托梁荷载分布应由均匀分布改为马鞍形或梯形分布模式,托梁应考虑桩基础协同作用来计算内力;(2)托梁跨中弯矩值有所降低,以文中计算为例,减小近40%,剪力则变化很小;(3)基于传统计算模型设计的托梁尺寸、配筋应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07.
对钻杆热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人机接口进行系统的介绍,总结了一些人机接口设计的经验,还对控制系统人机接口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所设计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8.
主要介绍面向弹性编码的电信运营网络模型的设计,重点介绍该网络模型的设计思想、总体框架、各模块的功能及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809.
“无锡新雅途公司(下称:新雅途)的条件并不能吸引上汽集团,以上海汽车执行副总裁、南汽总经理陈志鑫为首的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管理团队对新雅途兴趣并不大,无锡市政府条件并不具有足够吸引力”,3月12日,上汽内部人士对记者坦言有关上汽方面对收购新雅途的进展。  相似文献   
810.
铁路车辆部件抗疲劳评估的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铁路车辆的安全运用及服役评估出发,论述了转向架部件(如构架、车轴等)的抗疲劳评估及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合金钢EA4T车轴和碳素钢S38C车轴的设计理念差别,阐明了车轴运用评估中存在的难定量和过保守的理论局限性; 首创了“名义应力”+“损伤容限”有机融合的阶梯疲劳评估方法,给出了样本信息聚集改进原理、基于单轴拉伸的裂纹扩展模型、应力-缺陷-寿命的三参数评估图和表面残余应力重建等四大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名义应力法的抗疲劳设计给出的寿命预测偏于保守,导致车辆部件维修不足或者过度维修; 基于单轴拉伸性能的新型裂纹扩展模型的精度优于NASGRO方程; Kitagawa-Takahashi图把基于名义应力的疲劳极限和基于断裂力学的缺陷特征有机关联起来,比Goodman图更直观、定量和全面; 基于表面单位压力法,获得了与实测结果一致的S38C车轴的压缩残余应力分布,表明压缩残余应力的引入提高了新干线车轴的抗微动磨损能力和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 广域环境服役、超高周疲劳、增材修复再制造、断裂求解技术及动力学和强度学结合等问题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