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118篇
综合类   77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76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81.
从信息融合的角度出发,以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和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为理论基础,提出了SOM-BP神经网络模型,引用某内燃机燃油系统故障及其相关参数作为训练样本建立诊断模型。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SOM-BP神经网络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82.
对路网规划进行技术评价,以确定地区路网规划的先进性、运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3.
文中介绍了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远程监管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车型参数信息系统,并主要阐述了这种结构的优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4.
城市垃圾清运问题可以使用周期多车场车辆路径问题来很好地描述.将这种典型的复杂组合优化问题分为两个阶段依次求解:首先求解整数规划,解决清运周期问题;然后采用一种混合遗传算法解决多车场车辆路径问题,从而可以降低求解难度.  相似文献   
185.
给出疲劳应力截止限的概念,并指出只有重复作用的活载应力高于疲劳应力截止限,钢桥构造才可能出现疲劳开裂现象;对149个钢桥构造开裂实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完善的整体及细节设计和优良的制造质量是避免钢桥构造开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6.
挤压流动性隧道底臌机理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根本上防治隧道底臌和仰拱破裂,针对挤压流动条件下隧道底板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的不足,通过建立隧道侧墙岩体在支承压力作用下的力学模型,分析了侧墙岩体和顶、底板界面应力以及岩体轴力的基本分布规律,推导了侧墙岩体水平收敛位移及其极限平衡区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隧道底板岩体在侧墙岩体的挤压下产生塑性流动时的最大剪切破坏深度及其与相应侧墙的距离。最后以云岭隧道底臌为工程实例,对隧道侧墙和底板的初期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及其与隧道侧墙的距离取决于侧墙岩体的极限平衡区宽度和底板岩体的内摩擦角;对于挤压流动性底臌,在加强地下水封堵和提高仰拱抗变形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对隧道侧墙和底板岩体的锚注联合初期支护,为后续挤压流动性隧道底臌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7.
李福文  戴鹏  任志杰 《水运工程》2012,(11):198-202
码头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沉箱向超大型发展,沉箱溜放和安装需起重船辅助.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t矿石码头为例,介绍6000t超大型沉箱的溜放与安装.该工程的成功实践,为超大型沉箱的移运和安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8.
文章以火箭橇试验减振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试验减振效果符合预期和减振系统出现异常的工作模式,建立减振系统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分析减振失效的原因,提出对系统进行改进设计的建议,并对改进方案进行仿真评估。  相似文献   
189.
介绍了目前预应力砼桥梁预应力筋数量估算常用的3种方法,即基于应力要求估算方法、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要求估算方法和按抗裂性要求估算方法;以3种不同桥型和不同跨径的实桥为工程背景,计算出每种方法的预应力数量,对3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0.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材料向轻量化方面发展,本文对铝合金、塑料、稀土元素、工程陶瓷在汽车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质轻、环保、节能、经济型的汽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