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荷载传递法和Mindlin理论,提出了考虑桩加筋影响相互作用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且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桩的遮帘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修正桩-桩之间地基的剪切模量来考虑桩的"遮帘"效应对相互系数的影响;将有限元计算结果和Cooke的现场试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简化计算方法可以改善目前弹性理论分析方法中过高估计桩与桩相互作用而导致沉降计算值偏大的缺点。因此,该方法不但可以方便地计算相互作用系数,且计算结果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22.
为尽可能降低上跨桥梁施工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干扰,顶推施工应用越来越普遍。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一种单跨简支桥梁快速顶进施工优化方案,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将实测数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桥梁各项数值均满足规范要求,此方案达到了快速、安全施工的目的,可为同类桥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李智  张涛  许伟  王涛 《交通信息与安全》2020,38(6):122-128,144
在我国智能铁路的发展规划中,智能CTC系统作为智能铁路的调度指挥系统,应具备列车运行自动调整功能.因此,基于现有列车运行调整理论研究,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与CTC系统实践经验,提出高速铁路智能CTC系统列车自动调整系统结构,包括设计原则、软硬件结构设计及相关功能逻辑设计.为CTC系统列车自动调整系统构建列车运行自动调整模型,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与不同客户需求构造模型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通过京张高铁列车运行调整案例场景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利用区间运行时间中的缓冲时间与图定停站时间的冗余尽可能地追回列车晚点,同时正确处理接发车股道、动车组接续等问题,生成无冲突的列车运行阶段计划供调度员下达.调整后的列车运行阶段计划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缩小晚点波及范围,有效控制晚点传播.   相似文献   
24.
文章主要介绍机载实况摄录传输系统中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是机载实况传输系统中一项关键技术,它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LOAD PULL"负载牵引技术,能够提高被试品摄录实况实时传递的附加效率,对于视频数据信息在发射过程中的高质量传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5.
TDCS网络维护及故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DCS网络是一个内部企业生产网,网络故障将直接影响到TDCS系统信息交换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从而对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造成负面影响。结合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故障情况,对TDCS网络的故障原因及维护方法做一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26.
<正>当前,我国港口经济建设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是,基于港口与腹地经济的良性互动,从以建设港口基础设施为主的发展轨道,转向以提供港口综合服务为主的发展轨道——即建设服务型港口。  相似文献   
27.
调度集中CTC是我国高铁运输的核心调度指挥系统。根据智能CTC对仿真培训系统的规范,以及现场铁路局的迫切需求,提出以实际CTC系统为基础,构建包括联锁、列控、TSRS、RBC、GSM-R等通信信号系统的集中仿真平台,实现智能创建列车,并在整条线路上自动运行,从而对线路的列车兑现率、负载压力及瓶颈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升运输效率;同时提供无差异化的教学环境,以供培训和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28.
29.
30.
为提高事故重建精度,本文中采用多体系统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两起具有清晰视频信息的VRU事故案例进行重建,验证并提出了一种高精度事故重建方法。首先,采用直接线性变换理论(DLT)对视频信息分析并获取碰撞车速;然后,通过PC-Crash与MADYMO耦合方法精确重建VRU碰撞运动学响应;最后,采用THUMS(Ver 4.0.2)人体有限元模型对VRU颅内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深度分析。结果表明:重建所得的车辆-VRU碰撞部位、VRU碰撞过程的运动学响应、旋转角度、落地姿态与着地部位与视频信息完全一致;VRU与车辆最终位置绝对误差小于7%;VRU头部损伤部位及损伤严重度与伤情报告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