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38篇
铁路运输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介绍了世界铁路研究大会(WCRR)产生背景,历届会议概况,对会议的论文内容作了分析,介绍了未来铁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23.
对有砟轨道精测网线形控制中存在的误差进行研究,分析精测网线形控制引起测站坐标轨道不平顺指标的误差大小,其误差产生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三维平差误差、点位变化误差.计算不同位置、不同数量的CPⅢ点发生变化时本测站、相邻测站平面坐标、高程误差,以及轨道平顺性指标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测站坐标误差随着CPⅢ点坐标变化量增大而...  相似文献   
24.
大机捣固与钢轨打磨可以显著改善轨道几何不平顺,在不同作业方式、不同线形状态下,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改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合理的安排养护维修作业计划,准确预测养修作业后轨道几何状态的改善状况,基于沪昆线捣固与打磨作业实践,分析了不同养修作业方式下的轨道不平顺恢复效果,以捣固作业为例,分别建立了直线、曲线和桥隧3种线形区段下的轨道不平顺恢复预测模型,最后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在直线和曲线区段预测的相对误差均值在7%左右,在桥隧区段预测的相对误差均值在9%左右,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5.
26.
铁路工务日报月报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工务现场作业历史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经济评价,是工务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须通过工务日报月报的管理来实现.介绍了工务日报月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工务作业编码、系统实现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7.
维持铁路轨道良好状态是实现铁路安全行车的根本保障.铁路轨道养护维修决策系统是实现铁路工务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经济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有效手段.结合作者多年的开发经验和应用实践,着重介绍铁路轨道养护维修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包括系统概况、功能模块划分及应用情况等内容.  相似文献   
28.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钢轨全寿命养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速度、密度和重量的增加,滚动接触疲劳伤损和磨耗伤损问题已经严重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在分析钢轨主要伤损成因的基础上,对钢轨伤损的检测、寿命管理、控制和减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钢轨全寿命养护策略理念,并讨论了轮轨关系、周期性的钢轨预防性整形作业、钢轨润滑和整形的关系等关键因素.合理的钢轨全寿命养护策略,可以有效地延长钢轨寿命,节约养护成本,改善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基于小波的列车加速度和轨道不平顺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轨道不平顺是引起车辆系统振动的重要激振源.为适应现代铁路的发展,提高旅客乘车的舒适性,研究轨道高低不平顺与列车垂向加速度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综合检测车采集到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信号和垂向加速度信号进行处理,将分析的重点集中在具体的某一频段上,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轨道高低不平顺和列车垂向加速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研究目的:为考察道砟垫对南京长江大桥有砟桥道床弹性的改善效果,在室内试验基础上,通过仿真计算和现场测试,分析了3种不同厚度道砟垫对有砟桥轮轨动力响应的改善情况.研究结论:仿真计算和现场测试都表明:铺设道砟垫对低频轮轨力、钢轨和轨枕的垂向位移、钢轨和轨枕的振动加速度有一定改善;对道床垂向位移、道床振动加速度有明显改善效果,道床垂向位移可增加50%以上,道床振动加速度可降低45%以上;道砟垫对动力响应的影响与列车速度、轨道不平顺波长和波深的关系不大;30 mm厚度的道砟垫对道床的弹性改善效果较好,且其产生的轨道整体动刚度与明桥面的轨道整体动刚度较接近,有利于实现明桥面和引桥的刚度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