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9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目前明挖施工地下通道存在的变形缝渗漏水问题,拟从加大变形缝间距、减少变形缝道数方向出发,达到降低渗漏水风险点的目的。为此根据地下通道结构特点与混凝土自身特性,针对加大变形缝间距与早期混凝土收缩、季节性温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及有限元模拟计算,并提出加大变形缝间距所需采取的技术措施。经分析研究,在对温度作用进行分析并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前提下,适当加大变形缝间距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42.
针对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期结构受力特点及制造加工和安装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几何控制理论,以主跨926 m的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研究斜拉索无应力长度及主梁几何线形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以理想成桥线形、索力为目标,通过对制造及安装阶段全过程无应力状态量的调整,安装阶段将无应力线形、无应力索长的控制转换成夹角、引伸量的控制,该方法易规避不良施工效应、施工误差,高效快捷、精度高,同时能降低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施工实践表明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吻合很好,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3.
根据国内的污水处理现状,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此提出有效解决污水处理过程当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国内的水资源供需问题,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保证国民的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44.
研究目的:探讨解决在黄土地区尤其是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时路基变形的监测、预测沉降、路基稳定性评判问题,为指导黄土地区路基设计、施工和沉降监控提供建议及依据。研究结果:分析得出路基变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复合地基桩一土“综合模量“的概念以及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对路基稳定性进行了判定,解决了黄土路基的工后沉降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5.
本文概述了炮台山瓦斯隧道的施工监理过程,对瓦斯监测、施工管理、施工通风及瓦斯防治措施等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6.
通过拉伸、弯曲、冲击、硬度和金相组织分析等试验,对手工电弧焊焊接WELDOX960E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hoenix SH Ni2 K130焊条、手工电弧焊焊接WELDOX960E高强钢时,可以获得拉伸、弯曲、冲击性能良好的接头;其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与粒状贝氏体的混合分布;熔合区及粗晶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白色M-A块区;正火区组织为块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珠光体;母材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WELDOX960E高强钢焊缝硬度为270 ~ 300 HV,且距离熔合线30 mm处出现软化区.  相似文献   
47.
铁路黄土隧道洞口在施工过程中受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等因素影响,易发生山体滑坡。本文以一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洞口山体滑坡为实例,从地形地貌、滑坡形态、施工影响、过程管理等方面对滑坡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滑坡产生的原因,总结关于黄土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经验与管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8.
在软土地层中开挖基坑引起的基坑隆起,导致下方或侧方已有建构筑物的变形,从而对其使用功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危害。外滩通道南段基坑设计共有两处邻接已建的延安路隧道:一是上跨已建延安东路隧道进行基坑开挖;二是延安路匝道处平行延安路隧道进行近距离开挖。该文对平行既有延安东路隧道开挖工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比较制定了隧道的保护标准,比选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借助数值计算手段对既有隧道的变形进行了预测和验算。该文的一些结论和措施可以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9.
缓粘结预应力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混凝土发展至今其施工方法可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后张法预应力筋工艺又可分为先成孔后灌浆的常规预应力筋的施工工艺(以下简称有粘结筋)及无粘结筋施工工艺.这两种工艺既有其优点,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后张法所需的铁皮波形管直径较大,而箱形梁、T形梁或空心板梁的底板和腹板的截面一般都较薄,这使得预应力筋的布置密度很大,若在大跨径上采用则梁高需相应增高很多.另外,浇制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桥时,常采用三向预应力,其横向及竖向预应力筋用量都较大,但由于箱形梁的顶板、腹板都较薄,钢筋布置纵横交错,密度相当高.  相似文献   
50.
真空预压加固软基的沉降过程模拟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本文介绍一种考虑土体损伤及土体扰动影响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高速公路砂井地基处理段典型断面沉降进行了多种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与现场实测资料比较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