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78篇
综合类   18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七道梁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效果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新七道梁公路隧道内外气温、风速等气象条件的现场测试,研究了在隧道区域范围内风速和气温等因素影响下,隧道内风速及洞内气温变化规律,可为新七道梁公路隧道营运过程中的通风控制,以及西北中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通风、消防、救援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阐述了大直径钻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的特点与施工工艺,该桩型克服了现在常用的混凝土灌桩与预制桩存在的缺陷,确保了桩基础工程质量,且用单桩代替群桩基础,承载力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3.
依托秦岭终南山18km特长公路隧道,选取隧道中部长度600多米的施工区段,设计风阻现场测试方案,布设2个测试断面,每个断面不同位置布设16个测点,采用高精度压差法对喷射混凝土作为隧道永久衬砌的通风阻力系数进行现场测试,测试风速范围为1.2~6.5m/s;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了通风阻力系数设计参数。试验表明:2车道公路隧道(净空面积70m2)喷射混凝土衬砌通风阻力系数在试验工况条件下为0.051,该参数值偏于保守,可直接用于指导通风设计。  相似文献   
64.
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中关于大变形的理论,结合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个以位移为变量的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沙基关于固结的思想,坦步研究了大变形时饱和软粘的固结性状,给出了大变形固结理论与常规小变形固结理论在描述方法构关系、固结系 不同,了一变形固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5.
云南省公路连拱隧道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厚  雷华  陈树汪  谢永利 《公路》2008,(5):220-226
回顾云南公路连拱隧道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云南山区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在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特点及不足,并介绍了云南省在公路连拱隧道建设中取得的技术成果及经验。  相似文献   
66.
基于TDR技术的水分测量系统量测膨胀土含水量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基于TDR技术的水分测量系统量测膨胀土路堑边坡体积含水量偏离真值这一现象,对岩土的电磁特性、TDR技术量测原理和膨胀土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介电常数与多种类型土的含水量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介电常数与土体含水量之间有直接的密切关系,进而测量介电常数可以表征土体含水量.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粘土而言,膨胀土粘粒含量和密度的增加引起电磁波传播过程中介电常数的变化,从而引起体积含水量增大;某基于TDR技术的水分测量系统在出厂前标定时采用的是石英砂材料,与膨胀土的颗粒粒径相差很大,产生量测偏差.  相似文献   
67.
连拱隧道中墙是受力复杂部位和重要承载构件,直接影响到隧道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为研究黄土连拱隧道中墙受力规律,文章以陕北某黄土连拱隧道为依托,采用钢弦式传感器对隧道中墙顶部和底部接触压力、中导洞锚杆轴力、中墙钢筋计轴力及中墙内力进行了系统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墙基底压力两边大中间小,呈"马鞍形"分布,基底压力比中导洞顶部接触压力大;锚杆轴力较小,峰值在围岩浅部,深部轴力约为峰值的10%,中导洞锚杆支护作用不明显,可以取消;中墙钢筋计轴力向底部增大,中墙受力上部较下部敏感;中墙受力最大位置在中部偏左下侧,左右线应力先后释放对中墙受力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中墙始终受到偏压作用;按组合变形构件推算的中墙最大轴力值约为583 kN,最大弯矩值约为45 kN·m,中墙处于稳定状态,其纵向承受扭矩作用、最大值约为79 kN·m,内力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和掌握隧道结构可靠度理论的最新进展,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从隧道结构可靠性设计、研究层次和计算方法、时变可靠性、非概率可靠性研究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隧道结构可靠度理论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隧道结构可靠性研究发展的新趋势,可为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软弱黄土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优化黄土隧道设计理论,以西宁过境高速公路某黄土隧道为依托,选取杂填土段、深埋段和浅埋段进行了大规模的现场测试,从支护受力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计算方法以及对比验证等方面,对围岩与初支接触压力、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及二衬和仰拱混凝土的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拱顶、拱肩处的压力值较大,是黄土隧道最危险的部位,容易发生坍塌;围岩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现有方法在计算黄土断面围岩压力时存在较大的误差;深埋段围岩压力稳定时间最短,浅埋段次之,杂填土段时间最长;软弱黄土隧道"新奥法"原理指导下,"强初支,弱二衬"设计理念的采用,使二衬荷载承担比例控制在11%~36%范围内,充分发挥了初支对围岩变形的抑制作用,二衬仍作为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70.
文章结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实例,采用局部相似装配式剪力键方案,对超长海底沉管隧道在不均匀沉降及不均匀荷载作用下的节段接头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经材料配比与模型制作,进行了1:4.69的大型沉管节段模型试验;沉降模型试验平台经技术改造,能够满足试验过程中的模型搬运、对接、加载、复位等功能;控制试验平台底部千斤顶的差异沉降,可以模拟沉管节段接头纵向与横向的不均匀变位;采用钢筋计及压力盒对沉管结构钢筋应力、沉管结构与土体的接触压力进行测试,采用电阻应变花和光纤光栅应变花对剪力键表面及内部的应变进行测试。通过对所得试验数据的初步分析,得到了节段接头剪力键剪应力随差异沉降及剪应力沿沉管横截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