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6篇
铁路运输   66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相对滑移,对考虑阻尼的钢-混凝土结合梁基本动力方程进行推导,采用分离变量法得到简支结合梁自振频率与振型的解析解,并对其正交条件进行探讨。将理论分析结果、数值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柔性抗剪连接件的存在,结合梁中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发生相对滑移,其动力平衡方程形式更为复杂,表现出与普通梁不同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62.
依据地震作用下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的特点,建立地震-车-桥简化耦合模型和多自由度耦合模型,进行理论推导,研究采用地震动位移输入、加速度输入模式进行考虑地震作用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的特点和适用性.以8辆车编组的高速列车通过3跨钢桁拱桥为研究对象,考虑行波效应,进行地震动位移输入和加速度输入2种模式下的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的数值计算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位移输入模式对于所有轮轨关系均能适用;而加速度输入模式仅适用于轮轨关系为线性的情况,并且需要考虑拟静力分量对车桥耦合系统的影响;对轮轨关系为非线性的情况,采用地震动加速度输入模式,在车速超过80 m· s-1时会导致耦合系统动力响应被严重低估.  相似文献   
63.
基于在线振动响应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桥梁单元的刚度下降率作为损伤因子.基于铁路列车-桥梁耦合振动模型,计算桥梁在线振动响应对损伤因子的灵敏度并构建灵敏度矩阵,以结构不同状态下的响应残差为约束条件建立灵敏度方程,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求解灵敏度方程得到各单元的损伤因子,实现对桥梁损伤的定位和定量评估.应用该识别方法对简支梁桥和2跨连续梁桥的识别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对测点位置不敏感.可根据梁上任意1个测点的响应准确确定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不但能识别桥梁的绝对损伤,而且能识别桥梁的损伤增量,即相对损伤;抗噪能力较强,即使噪声水平达到10%,也能正确识别出5%以上的损伤,但对5%以下小幅损伤可能会有误判.  相似文献   
64.
轮对振动对产生钢轨异常波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地铁钢轨异常波磨问题,从轮对角度出发,探讨轮对振动与钢轨异常波磨之间的关系;根据北京地铁钢轨异常波磨现场调查及测试发现的轮轨共振现象,建立轮对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对动车和拖车轮对进行垂向及扭转振动分析,提出轮对振动与钢轨异常波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5.
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直线和曲线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的稳定性分析模型,讨论道床横向阻力、线路初始不平顺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钢轨横向位移超过0.5 mm左右时,其增长的速率明显加大。因此建议综合考虑钢轨横向位移增长速率突变处的温升、我国规定的允许温升及计算温升作为高温时的轨温预警限值,并采取绿-黄-橙-红四级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6.
轨道结构上隔振垫层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轨道结构上的3个隔振垫层(钢轨垫、轨枕垫、道碴垫),用电-力类比导纳分析模型进行了传递力与功率流的计算分析,并就3个隔振垫层影响轨道隔振效果的参数(动刚度、损耗因子)、隔振效果从传递力和功率流的角度进行了计算及分析。3个隔振垫层的隔振效果与其参数有关,对不同的频率范围有不同的隔振效果,应针对不同轨道类型运营条件及所要求的隔振效果做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67.
既有线跨度33.5m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横向联结薄弱,梁体横向振幅超出桥梁检规限值,整体工作性能差,影响行车安全,不适应提速对桥梁的要求。本文实施一种将主梁中心距由1.8m增大为2.0m,将桥面板连接起来,并在桥面板下增设32处加强隔板的加固方案,通过测试验证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8.
列车—斜拉桥系统在风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脉动风与列车荷无同时作用下斜拉桥的横向振动问题,首先建立了横风作用下并考虑了轨道不平顺和车辆蛇行的车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推导了体系平衡方程组,编制了有关的计算机程序;根据Davenport风速功率谱模拟产生脉动风样本,并将其作为系统的随机激励,在计算机上模拟列车过桥的全过程,按不同车速计算了桥梁跨中和桥塔的横向位移、加速度以及桥上车辆的横向振动和加速率响应,以一铁路斜拉桥为例,着重讨论了在  相似文献   
69.
浮置板轨道竖向振动能量传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谷爱军  范俊杰 《铁道学报》2004,26(5):125-128
从减振降噪的角度讲,应尽量减少输入到结构的振动能量,本文根据浮置板轨道结构的特点,从能量角度出发,根据振动分析中的功率流理论,分析推导了浮置板轨道传递到基础的振动功率流,并就该轨道结构影响振动能量传递特性的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70.
根据桥梁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轮轨相互作用以及结构风振的基本原理,研究风、列车、桥梁构成的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的振动机理。结合实桥的动力研究,建立风荷载作用下的列车和大跨度桥梁系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研究桥梁在脉动风荷载和列车荷载同时作用下的振动特性,以及桥上列车受风荷载作用下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从而得出风速、车速、桥型等多种因素对风-车-桥动力系统振动特性等影响的研究结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