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74篇
综合类   29篇
水路运输   21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整体进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急速增长、产业布局不断调整也带来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弊端,城市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就是其中最为普遍和最为突出的问题。"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配送企业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山东进京白菜物流成本超六成"的中国式运输样本现象、"菜价高问题出在最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主要针对某款车型智能冷暖杯托工作状态自动调节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在激活智能冷暖杯托实体开关后,通过判断杯托内水杯的有无及环境温度的高低,对杯托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调节,以保证水杯中液体能够一直处在合适的温度内,同时可避免杯托长时间空载运行。  相似文献   
123.
针对新能源汽车换电站蓝牙交互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介绍新能源车辆到站前、车辆入站、换电准备、换电中、换电完成、车辆出站等交互控制逻辑。  相似文献   
124.
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对微型桩及桩间土的加速度峰值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小波包分析具有的频带划分均匀能力和时频局部化性质,对水平向加载的El-centro波进行了分解,从而对其频谱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由于加速度沿高程放大效应的影响,微型桩及桩间土的加速度峰值往往在桩顶处达到最大值;(2)影响微型桩和桩间土加速度的主要频段为低频地震波即第一频带(0.10~6.26 Hz)及第二频带(6.26~12.51 Hz);(3)高频地震波作用下,滑体底部位置处桩间土的响应情况较微型桩来说更加强烈,而在桩底位置处后排微型桩的加速度响应更为强烈。在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避免微型桩与第一频带及第二频带下的地震波发生共振,对加速度响应比较强烈的位置应重点关注。研究结果可以为同类地区治理类似滑坡提供抗震设计支撑。  相似文献   
125.
将跨河桥梁和与其邻接的城市滨河空间作为具有密切关联的整体进行空间营造研究,分析了跨河桥梁的空间构成与景观形态特征,提出了通过整合桥位周边空间资源,构建休闲、运动和文化娱乐的场所,延伸城市休闲空间来营造桥头空间;通过提升人行过桥舒适度,创造复合多样驻留和观景功能来营造桥面空间;通过优化桥下空间形态和改善采光环境,采用绿化配置来营造桥下空间,以期为今后跨河桥梁景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6.
127.
南昌地区一个工程周边地下环境复杂,地下水丰富,深基坑支护采用在基坑外侧喷射注浆形成一道止水帷幕,与钻孔灌注桩相结合在基坑四周封堵.在防止基坑外水进入的同时,也对基坑外围土起到稳定加固的作用.通过对支护方案的选择和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8.
广州黄埔大道隧道土建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黄埔大道隧道为城市车行隧道,为不影响城市景观少建立交桥(或跨线桥)的思路而设计的单向解决交叉口交通冲突的立交形式,同时尽可能做到保护环境和美化城市景观。在结构上采用单箱双室矩形断面形式,运用开天窗解决通风照明的问题。本隧道在广州是第一座,在全国也是少见。  相似文献   
129.
介绍了如何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防干扰技术及智能化控制技术,提升、优化和完善红外线系统,进而完成第三代红外线设备的设计与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0.
红岩村嘉陵江大桥是一座主跨375m的公轨两用桥,连接重庆市渝中区和江北区。综合考虑地形限制、通航要求、技术条件、经济性能、景观风貌等因素,采用高低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方案。通过对大桥周边环境和区域文化的调研,确定了大桥景观设计以"红岩华门"为主题。在该桥景观设计中,应用竖向线条元素对门形桥塔和桥墩进行造型,形成了端严庄重的形象风格;桥塔选用赭红色可使其更醒目、突出文化立意,主梁和斜拉索选用浅灰色,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容;人行道栏杆为栅栏式FRP栏杆,造型与桥塔整体风格匹配呼应,并作为展示红岩文化的载体;景观照明灯光色彩为暖色调,采用泛光照明来表现桥塔外轮廓,钢桁梁采用内光外透表现形式,通过照明亮度分级以突出大桥夜景明暗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