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2篇 |
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66篇 |
综合类 | 651篇 |
水路运输 | 616篇 |
铁路运输 | 557篇 |
综合运输 |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13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2.
73.
轻型汽油车工况法排放检测方法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任用轻型汽油车稳态ASM、瞬态IMl95、GB18352.1—2001要求的全工况、GB18352.1—2001中的城市工况以及城市工况的第一个循环工况共5种不同的排放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测试并分析了3台本田雅阁车辆在这5种排放检测方法下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瞬态排放检测方法比稳态ASM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车辆的技术状态,瞬态IM195与GB18352.1—200l中城市工况检测方法的相关性较高,其中HC与NOx高于90%,CO也达57%以上。 相似文献
74.
75.
76.
土压平衡盾构在不同的地层进行渣土改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改良剂,纯砂层施工中最常用的改良剂就是膨润土泥浆,目前已开始尝试使用聚合物进行改良。本文选取3种典型的聚合物,研究聚合物溶液特性与聚合物浓度、搅拌时间和静置时间的关系,并选择合适的聚合物对粗砂试样进行塌落度试验、渗透试验和直剪试验的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粗砂地层(含水率10%左右),0.3%的PAM聚合物溶液注入率为20%~25%时,能有效增强粗砂的流动性和黏聚性,降低渗透系数和摩擦因数,满足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77.
为掌握运营状态下异形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复杂受力区的应力水平及分布,应用子模型法对某异形拱桥三角区进行了精细模拟与分析。结合静载试验,分析了不同荷载工况下大桥复杂受力区的应力水平与分布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大桥拱脚三角区结构受力复杂,偏载作用比对称加载时更不利。偏载作用时产生的扭矩对三角区结构受力状态影响大。子模型法计算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真实反映各种工况下的拱脚三角区的受力状态,是分析异形拱桥复杂结构区应力水平及其分布的有效方法。本文的计算分析结果可以为大桥安全监测系统设计与结构安全性分析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现有的日变交通分配模型多数是以路径变量为研究对象,其主要有初始路径流量不唯一和忽略了路径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而以路段为研究对象的日变交通分配模型虽然克服了上述不足,但其有限理性仅体现在出行者对最短路成本的认知上,本质上还是基于确定环境下的客观旅行时间进行决策,无法描述出行者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风险态度和心理特征。基于此,在累计前景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以路段变量为研究对象的日变交通分配模型,该模型克服了路径模型的两大缺陷,能够表征有限理性的出行者在不确定风险环境中的决策行为以及面对风险时的主观心理特征。最后,本研究通过一个算例讨论了有限理性、日变模型演化步长和损失规避系数对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行者的有限理性行为会增加路网上流量的波动性,这说明交通管理者应采用相关技术和方法减少出行者的有限理性行为,以达到减缓流量波动的目的。对于流量逐日演化步长和损失规避系数等参数而言,其取值越大,流量波动性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交通实践中,有必要对参数进行合理调控,如考虑一定程度的出行习惯,适当增加出行者对交通系统的敏感性等,从而减少旅行成本。 相似文献
79.
为分析公交客车车厢内站立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调查西安7条线路平峰、高峰的客流量,提出了车厢内站立乘客流的变化特征.基于不同座椅布置模式,分析了不均匀性的起因、分布特征及相互间的关联性,确定了各特征区间内的最大站立密度区域,分析了在乘客选择站立区域的倾向性.结果表明,第一次驻足在B区域和C区域的选择倾向性比重占93.23%;当车厢平均站立密度ρ超过6人/m2时,"轴距1+1后通道1+1"和"轴距1+1后通道2+2"座椅布置的最大站立密度区域分别是B区域和C区域;选择C区域站立的倾向性比重在车厢内站立密度ρ不超过2人/m2时降幅明显,当乘客选择倾向性比重降至40% 后降幅趋缓. 相似文献
80.
为选取合适的公交客车座椅布置匹配公交线路,阐述了公交客车站立密度的调查方法,提出了公交客车站立密度和调度发班间隔的计算模型,通过参照轨道交通设计规范的站立密度阈值范围规定,分析了所调查的7条线路站立密度分布的合理性和变化特征.通过不同发班间隔和座椅布置来适配固定客流,分析了站立密度随发班间隔和座椅布置变化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站立密度适应系数计算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数理特征,对比了不同座椅布置车辆适配平峰客流后的适应状况.结果表明,"轴距1+1 ,后通道2+2"能够较多地释放出有效站立空间,5人/m2以上的站间数比重最小,体现了收敛状态,能在满足较短站立时间的同时使乘客能够获得座位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