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2篇
综合类   22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揭示砂属性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了混合砂、天然砂及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等6种属性砂的C50高标号混凝土,进行了其长期强度、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耐久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砂、机制砂C50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优于天然砂C50混凝土;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长期强度有明显影响,但对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性能影响不明显;结合现场泵送工艺工作性的要求,混合砂或石粉含量7.0%左右的机制砂C50高标号混凝土具有工程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82.
本文结合萝岗互通式立交H匝道桥连续箱梁的施工,介绍了连续箱梁分段施工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3.
赵静 《中国电动车》2007,(11):79-81
安徽省长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一直是个难题。文章从贫困县城的角度,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长丰县人才开发的相关对策。长丰县经济发展依托的是工业园区建设,而经济的壮大会带来人才的良性流动,从这个逻辑出发文章主要从"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依托事业开发各类人才资源"的角度——论述了长丰县的人才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4.
在保证RAP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对推进废物再生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石安高速上面层刨铣料进行抽提筛分试验,评价RAP材料的相关性能;确定了RAP掺量为20%、30%、40%时再生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然后开展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同时系统地分析了不同RAP掺量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以及低温抗裂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回收旧沥青的黏度值、延度及软化点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的掺配满足各体积指标要求4.75mm的通过率和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85.
该平台是国内首个涵盖地铁工程建设、运营、设施保护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平台,也是国内首个贯穿安全生产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平台。  相似文献   
86.
赵静  潘泓  夏良正 《船舶工程》2005,27(2):15-19
利用全局矩反映的是图像在整个空间的统计特征,可以稳定可靠地识别形状差异较大物体的特点,以及小波矩描述的是图像在局部空间的特征,能够准确有效地区分形状相似的目标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由粗到细、从全局到局部的多尺度逐级匹配目标识别方法.这种在大尺度下采用全局特征进行粗分类,小尺度下采用局部特征进行细分类的思想加快了匹配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仅使用全局不变矩或小波不变矩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和更广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7.
在分析铁路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指出建立共享数据库是整合现有铁路信息资源的核心,是实现铁路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一个包含数据源层、共享数据库层和主题分析层的3层体系结构共享数据库设计方案,通过研究数据联邦机制、ETL数据集成机制和基于中间件的数据集成机制,给出该共享数据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8.
提出一种榫卯连接方钢管组装框架结构。对两个方向的平面框架模型进行受力性能试验。介绍试验概况,给出框架模型的竖向荷载与挠度和水平荷载与水平侧移曲线,这些曲线介于刚节点框架和铰节点框架之间,属于半刚性节点框架的范畴。  相似文献   
89.
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10~15年的运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需要进行及时维修。维理加固时,可以用沥青混凝土覆盖,也可以在旧路面上再浇一层水泥混凝土。汇总了各种加固方法,详细叙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0.
以交通运输行业文化育人为背景,构建了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文化育人机制,推行专业教育与行业文化、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的融合,提出并实施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建设开发行业文化育人资源,形成了基于文化育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