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54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2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汽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磨损及腐蚀和应力的存在,导致液力自动变速器必然会发生正常磨损.为防止因使用或操作不当而造成早期损坏,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2.
某微型客车在800-1 900 rpm有明显的"嘟嘟"声及排气噪声偏大。本文采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排气系统的振动、背压、消声器传递损失、尾管噪声、插入损失和功率损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排气尾管发生共振,放大发动机高次谐波分量,是引起本排气噪声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多方案分析比较,确定一合理优化方案,其排气噪声降低1-5dB(A),主驾驶员右耳噪声降低0.5-2.5 dB(A),满足功率损失比、插入损失和背压差标准要求,"嘟嘟"声明显减弱,声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53.
该文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陆家浜站北施工区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论述了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案的确定、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4.
北京市顺义区减河3号人行景观桥—天目桥为曲索面异形钢箱梁斜拉桥,结构形式新颖。介绍该桥的桥型构思、方案比选、总体设计,为今后空间布置的双层索系以及异形钢箱梁斜拉桥在人行景观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5.
田名濑宽  卿光全 《隧道及地下工程》1998,19(3):55-64,F003,F004
将隧道的开挖及支护机械设备集中安装在一辆门架式台车上,以此作为多功能综合性的快速施工的方法,是软岩隧道施工技术发展的一种新动向,本文就有关日本开发软岩隧道内以快速施工为目标的TWS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6.
EQ1091 载货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正交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EQ1091载货汽车的动力与传动系统进行了初步匹配.基于正交优化设计方法为仿真试验设计了正交试验表,利用AVL Cruise软件对所匹配的车型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根据设计的试验方案对EQ1091载货汽车进行了仿真.最后,通过正交优化没计试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并对动力与传动系统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组合,选出一组对动力性、经济性都较优的汽车动力与传动系统参数.  相似文献   
57.
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拱顶长约21 m的纵向裂缝进行专项检测,并应用MIDAS/GTS软件对最不利断面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二次衬砌支护结构安全状况,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对拱顶纵向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58.
沪宁高速公路安全体系和中分带开口护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扩建后8车道沪宁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交通行为模式推断的多元回归事故预测模型”,并在事故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8车道的沪宁高速公路进行了安全评价。事故预测和安全评价结果可对扩建的沪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置方案进行指导。本文还根据沪宁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从乘客及驾驶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入手,采用计算机模拟及实车试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沪宁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单侧车道封闭时开口处的交通组织及适用于开口处的混凝土活动护栏。  相似文献   
59.
采用现场填筑试验、数值分析、模型试验、现场测试等综合研究手段,研究了利用红层泥岩填筑时速200公里路堤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0.
分动器是智能四驱汽车的关键部件,由于转矩传动过程中干扰因素较多,且其中温度的变化尤为重要,如何准确评估温度的影响对分动器的转矩输出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预测分动器接合过程中摩擦片、线圈和润滑油的温度变化,建立了分动器温度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分动器试验平台,并通过从试验台获取的测试数据与前馈控制器实现温度补偿协同控制,建立分动器温度反馈补偿时滞控制系统,研究温度影响下的分动器动力传递特性。最终探明:与对偶钢片多次摩擦接触后,摩擦片的温度明显升高,对分动器传递转矩的影响较大;控制电流与分动器转矩输出基本呈线性变化,叠加反馈补偿控制后,分动器的动力输出时间减少了0.05 s,控制误差基本消失,为分动器的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