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篇
  免费   44篇
公路运输   869篇
综合类   248篇
水路运输   302篇
铁路运输   216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实测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实际运营中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为试验对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路结构温度场实测方案。根据大量的实测沥青路面温度数据研究了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利用回归分析对沥青路面温度场与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考虑到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气温对沥青路面温度场影响的差异,分别研究了基于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沥青路面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并给出了不同温变阶段下任意深度处沥青温度的预估模型。对实测数据与预估数据的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42.
入口匝道控制是缓解快速路交通拥挤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首先分析了快速路交通流的运行特性和匝道控制模型。提出了考虑相匝道交通运行状态的入口匝道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以两个相匝道的上游交通密度和入口匝道排队长度为模糊控制的输入量,建立了包含13条模糊控制规则的规则库,利用MATLAB工具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器在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43.
针对目前少有查找汽车短路故障点有效方法的现状,自行设计了3种简单的检测工具,并通过拓展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和直流电流钳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查找汽车短路故障点的有效方法。即将自行设计的检测工具插在损坏保险的插座上进行适当操作,利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上电流钳查找线路中是否有电流,从而可判断电路中的短路点。经过多次试验证明,该方法判断汽车短路故障点的正确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944.
对使用移动电话进行交通事件检测的原理、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改善交通事件检测效果的对策,最后对综合应用移动电话和常规交通检测器的交通事件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5.
本文分析了在公路桥梁中应用复合桩基的可能性,对复合桩基的工作特点,适用条件及主要问题进行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946.
道路破坏的影响因素及悬架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斌  郑钢铁  范轶  刘强 《汽车工程》2000,22(6):418-422,408
本文建立了一个九自由度线性汽车模型来仿真汽车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以改进的四次幂定律为评定汽车对道路破坏的指标,分析了装载量、车速以及车身和悬架参数对道路破坏的影响,并对悬架系统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为具有道路友好性的汽车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7.
汕头石大桥主墩基础为16根φ2.5m钻孔灌注桩(每塔往下各8根),对声测管下0.5m深处砼钻孔取芯检查,底部存在0.35m~0.45m厚的沉渣,采取桩底沉渣清洗和压力灌注水泥浆的方法进行处理。介绍了高压注浆补强施工的经验和效果。  相似文献   
948.
949.
950.
轮胎是汽车行走的关键性部件,它的作用是把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传递到地面。合理的轮胎设计是保证车轮发挥最好性能的重要条件。我国的轮胎设计始于1953年。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广大技术人员的努力,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们的基础还很薄弱,测试方法很少,特别是有关轮胎力学方面的测试,还缺乏必要的手段。在1962年制订橡胶行业十年科技发展规划中,曾提出“标准轮胎”的研究任务,也列入轮胎计算公式研究等科研项目。而正当我们致力于实现这一规划,把轮胎的基础理论研究向前推进时,却遭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使科研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样就造成和国外的差距拉大了。例如在轮胎设计方面,国外六十年代以来已经按内轮廓来设计,而我们目前仍按外轮廓设计,和国外水平相比落后了许多年;在轮胎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