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9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建立了洪江枢纽整体物理模型,对洪江扩建船闸布置及下游航道通航条件进行多方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坝址所在位置下游河势向右微弯,且逐渐压缩,扩建船闸闸室较长,引航道实体导流堤直线顺延后,导流堤对有效河宽造成大幅缩窄,引发船闸下游口门区斜流流速大、流态复杂,通航条件不能满足船舶安全航行要求.优化方案充分利用船闸下游弯道河段右...  相似文献   
52.
针对软土区曲线箱梁桥结构上下部同时出现偏位的纠偏问题,以某曲线箱梁匝道桥为对象,提出在桥面与墩底同步顶推的纠偏技术。设计了将墩柱与箱梁临时固结后,通过桥面伸缩缝处千斤顶的顶推与牵引,结合墩底承台处千斤顶的顶推实现上下部同步纠偏的施工方案。为保证结构安全与准确复位,设计了综合考虑上下部结构位移与应力变化的施工监测方案。依据桥面伸缩缝位移、墩顶位移与墩底位移之间的变形协调关系,实现对纠偏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上下部同步纠偏方法及相应的施工监测控制方案,能够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高效实现曲线箱梁的纠偏目标,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AMT车辆起步时的离合器控制问题是多目标控制问题,所以采用多目标约束下的代价函数最小为目标的最优控制策略,理论上更适合AMT车辆的起步控制。但最优控制中的权系数,在以往文献中都是由设计者主观自行选定,没有明确依据,为此,本文中进行了权系数变化对车辆起步性能影响的研究。首先,建立了离合器模型,采用最优控制算法,针对由滑摩时间、冲击度和滑摩功构建的车辆起步综合性能泛函,设计了线性二次型调节器;其次,通过层次分析法,根据极端驾驶员风格确定了权系数变化范围;最后,通过大量仿真实验,分析了当权系数变化时,车辆各个起步性能指标随之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4.
当客船发生事故后,其能否安全返回港口成为船舶界关注的重点。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新列编的、入中国船级社级的一艘大型抢险打捞船"创力"号,其作为特种用途船需满足客船的安全返港要求。基于该项目简要分析客船安全返港对于机电设备的一些要求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5.
根据健跳大桥的周围环境及自身结构特点,提出无替代法、钢导梁兜吊法和拱肋兜吊法3种吊杆更换比选方案,主要从施工中桥梁的安全性,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备方案施工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并介绍了施工流程和关键工艺。结果表明钢导梁兜吊法在施工过程中拱肋变形、桥面变形和吊杆索力均在允许范围内,且施工工艺不会危及桥梁安全,因而推荐采用该方案。  相似文献   
56.
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连续钢桁拱特大桥梁,桥梁检、养、修作业的环境和要求较高,为确保大桥运营安全平稳有序,文章从高强度螺栓折断数量、钢梁受温度影响伸缩量、健康监测系统、线路运营几方面对大桥的检查、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变化和养修规律,指导大胜关大桥的养护。  相似文献   
57.
介绍水源热泵机组的特点,以及台佳新技术之非共用蒸发器型冰蓄冷水源热泵在节能方面的应用及优势。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服役超过50年的双悬臂∏梁桥病害形成原因的分析,对其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提出利用小纵梁增设偏置钢骨混凝土梁(SRC)、原主梁粘贴钢板补强以及更换桥面铺装等多种加固措施进行提载的加固方案.计算分析表明,加固后原主梁关键截面的弯矩、剪力值降低23%,主梁承载能力提高38%,荷载等级从汽-13级提高到公路-Ⅱ级,并具有一定超载能力.加固前后的荷载试验表明,多种加固措施能大幅度提高双悬臂∏梁桥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刚度.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我院1960~198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间活产数56 244例,孕产妇死亡96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70.7/10万,直接产科死因占54.2%,主要死因依次为妊高征、肝脏病、产科出血、心脏病。死亡孕产妇接受保健措施不够,产前检查次数平均1.8次,40.6%死亡孕产妇在家分娩,大多数死亡的孕产妇是远途转送的危重患者。根据所提示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0.
B超监测头位难产的探讨李芬,韩蓁,金辉,王风琴,李桂林,屈新中(第一临床医学院妇幼系西安710061)头位难产发生率高,据统计占难产总数的81.63%。而且头位难产的形成错综复杂,为了提高产科质量,探索临产后如何尽早识别头位难产并及时处理,探讨B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