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21.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运动件的设计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功能、实用性、方便性等,而一旦出现运动干涉,会对上述性能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出现运动失效。文章在CATIA平台下,以微型轿车转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并采用CATIA模拟了转向轮的运动过程,以图表形式列出了转向轮在转向过程中与其它部件的最小距离,以该距离为基础检查了可能出现的干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证明,运用CATIA进行转向轮运动干涉检查精准度高,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22.
23.
为将地聚物注浆材料更好地应用于道路基层加固工程中,检测评价了某高速公路试验段路面损坏状况及结构强度,并选用地聚物材料对道路进行注浆加固,阐述了地聚物注浆加固流程及技术控制要点,针对注浆过程存在的施工状况提出防治措施,最后对地聚物注浆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地聚物注浆加固道路基层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恢复道路整体结构强度,具体施工经验及注意事项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公路工程中被广泛应用。通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路基软土进行排水固结处理,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减小工后沉降。文中考虑软土的流固耦合作用,对路堤软土施工的排水固结变形进行FLAC3D数值模拟,将所得沉降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FLAC3D能较好地模拟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的施工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可用来作为地基处理效果评价和工后沉降计算的基础,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路基拓宽是目前道路领域中最常见的改建工程之一,在拓宽道路施工及运营阶段,容易产生不均匀变形而诱发各种道路病害.为了获得路基在拓宽后的变形状况,现运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构建了路基拓宽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道路地基顶面在拓宽工程影响下的沉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拓宽宽度、分层拓宽厚度及施工固结时间等因素对道路沉...  相似文献   
26.
为进一步科学化评价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分析了不同泡沫沥青含量下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指标.选取了劈裂强度、干湿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残留稳定度和疲劳寿命等6项技术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功效系数法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模型,科学评价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并确定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泡沫沥青的最佳含量.结果表明:沥青最佳发泡条件为:温度155℃,用水量3.0%;最佳含水率为6.8%;基于功效系数法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综合评价体系较为准确、可靠,5种方案总功效系数大小顺序为A3>A2>A4>A1>A5;泡沫沥青含量为3.0%时,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27.
主要介绍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不同旋转轴旋转时的超高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及科学研究的类别,阐明了科研选题要依靠市场导向。  相似文献   
29.
软土桥台病害的分析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慧明  问建学 《公路》2003,(5):41-44
总结了在软土地区桥台台后病害评价的几种方法:定性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正反分析法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法、专家系统分析法。指出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氢电混合动力车是一种新能源车,其动力系统的性能对汽车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性能,对其结构布置进行研究很有必要。通过与传统汽车、油电混合动力车以及纯燃料电池车的动力系统进行对比,研究了氢电混合动力车动力系统的组成与特点;并详细研究了动力系统的结构布置及其特点和各自适合的工况条件。通过以上的研究,为后续动力系统结构布置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并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