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5篇
铁路运输   38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武广、郑西、福厦铁路的建设中,为了跨越高速公路、城市道路、铁路干线等,广泛采用了跨越能力强、结构高度小、外形美观的钢系杆拱。本文主要通过对128m下承式钢箱系杆拱结构形式的计算分析、比较,介绍拟选用的高速铁路跨度128m下承式钢箱系杆拱结构形式构思与研究。  相似文献   
42.
陈列 《科学技术通讯》2007,(1):57-59,84
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规范、资料和国际咨询成果,对无碴轨道客运专线涵洞设计如何满足高速行车对结构沉降、变形和耐久性的严格要求,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设计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3.
针对高速铁路下承式结合梁系杆拱桥,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纵横梁桥面系和密布横梁桥面系2种结合方式、混凝土桥面板不同的分块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纵横梁桥面体系在纵横梁交点处存在应力突变,其横梁应力较密布横梁高。对于密布横梁方案,随着混凝土断缝数量的增多,系梁挠度增幅不大,系梁和拱肋内力变化不大,但横梁应力有所降低,混凝土桥面板的整体应力大致呈降低趋势;在施工上,密布横梁体系比纵横梁体系简单方便。对于128 m跨度双线下承式钢系杆拱桥的桥面结合方式,建议采用密布横梁体系,桁距16 m,混凝土桥面板设置断缝,按5节间(25 m 27 m 24 m 27 m 25 m)布置。  相似文献   
44.
东江南特大桥主桥是一座(146+256+146)m连续刚构桥,该桥的设计在构造与计算方面对既有刚构桥的一些通病做出了一些新的研究与改进,该文主要介绍该主桥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45.
本文针对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韶关至花都段,为满足桥隧相连的越岭地段混凝土箱形梁运输、架设需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工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对后浇整孔箱梁部分翼缘板方案结构设计进行了讨论,另外对隧道间距较小时的问题提醒设计时注意。  相似文献   
46.
根据国内外桥上铺设无缝线路道岔的应用经验和目前无缝线路道岔的研究成果,确定18号无缝道岔梁的合理结构形式和孔跨布置,制定无缝道岔梁设计控制参数;介绍白家望2号大桥无碴轨道无缝道岔梁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47.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韶关至花都段设计中,按照建设经得起运营考验和历史检验的世界一流客运专线铁路的要求,根据铺设无砟轨道高速客运专线对安全性、平顺性、耐久性要求高的特点,以及工程环境条件,通过精心设计,以及对设计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和再创新,制定出一系列满足客运专线技术标准的技术措施,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确保了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质量和运营要求,为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8.
沪昆高铁设计最高行车速度为350 km/h,要求全线铺设无砟轨道。以该线主跨达445 m的北盘江特大桥为对象,从规范要求的桥梁铺设无砟轨道的刚度、挠度、梁端转角、车桥耦合动力性能等各项技术条件出发,探讨该特大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北盘江特大桥在优化拱上结构和设置调高支座后,能够满足规范铺设无砟轨道的各项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比大量的国内外高速铁路墩形,确定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桥墩的形式和结构尺寸,结合该线的地质状况,设计中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分析,最终确定墩身和基础的分配比例。静动力分析表明,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各种墩形的力学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无顶帽托盘的桥墩使得墩形更加简洁并且施工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50.
新建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列  颜华 《桥梁建设》2006,(6):37-39,64
遂渝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新建时速200 km铁路,跨越涪江和嘉陵江时采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已建成的铁路桥梁中,无论是设计行车速度、大跨桥上无缝线路设计,还是结构形式均有新的突破。介绍其结构设计,并着重对其关键技术分析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