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53篇 |
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140篇 |
综合类 | 1159篇 |
水路运输 | 1275篇 |
铁路运输 | 859篇 |
综合运输 | 1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235篇 |
2013年 | 190篇 |
2012年 | 189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235篇 |
2009年 | 235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267篇 |
2006年 | 238篇 |
2005年 | 213篇 |
2004年 | 199篇 |
2003年 | 196篇 |
2002年 | 194篇 |
2001年 | 174篇 |
2000年 | 177篇 |
1999年 | 229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84篇 |
1996年 | 179篇 |
1995年 | 139篇 |
1994年 | 115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86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国外已经广泛使用的SP调查方法在我国交通领域还鲜有应用,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交通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和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的不同,并阐述了前者相对于后者的优越性。交通方式选择模型中,采用RP调查标定时间价值参数,通常会由于数据相关性较强而产生误差,进而影响到整个四阶段模型的精度。本文在构架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的基础上,指出行为时间价值参数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不易准确衡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市域交通模型为例,利用SP调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足够的数据,从而准确地标定了时间价值参数,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2.
随着汽车运输业的发展,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使得现代汽车的功能不断完善,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传统的汽车结构,正在由一些性能更好、功能更全的装置或系统所取代。如电子燃油喷射、直接点火系统替代了化油器、分电器,使汽车动力性、可靠性更好;电子排放控制系统使得汽车排污量大大减少,把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制动防抱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3.
994.
为了得到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跨江大桥动力稳定性的地震反应分析,在桥梁抗震研究中必须综合考虑动水及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基于此,结合某斜拉桥,采用基于Morison方程的动水力简便计算方法来模拟水对桥梁下部结构的动水压力,通过大型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分别建立了没有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和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两种情形下的计算模型,通过输入El-Centro波分析了动水及桩土效应对斜拉桥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动水及桩土效应对斜拉桥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对跨江斜拉桥结构进行抗震分析时,应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对其动力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针对船体梁与冰层相互作用后的结构强度变化问题,提出骑冰工况下船体梁结构强度分析方法,揭示相应的结构强度特征。[方法]首先,建立船体梁结构强度分析模型,并根据各分段属性建立对应的船体梁载荷分析模型;然后,在载荷分析模型中求解得到骑冰工况的浮力分布并代入结构强度分析模型中,以考虑骑冰带来的浮力变化;最后,施加重力及冰层支反力,进行结构强度计算,并分析抬升位置和抬升高度对船体梁浮力、剪力、弯矩以及局部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当船首抬升高度变化时,船体梁存在浮力与剪力不随抬升高度变化的点,该点分别位于船体梁后半段以及船中;当抬升位置位于球鼻艏时,该部位的舷侧外板更接近于垂直,不利于抵抗冰层支反力,导致高应力面积相对较大,更危险。[结论]采用所提方法能够计算船体梁结构在船首大幅度抬升情况下的结构响应,计算效率高,可初步判断危险骑冰工况下船体梁的结构强度。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机械制造技术》是培养现代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理论概念偏多,知识体系复杂抽象。在课程传统教学中,通常以教师授课方式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地在有限范围内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简单肤浅,课堂讨论结果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成就感差,并且不易掌握课程的关键知识点,甚至难以灵活的将课堂所学运用与实际工作中。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把课堂教学问题通过一个真实或模拟的具体情景展现出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基于课堂理论知识发散性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一辆韩国大宇努比拉轿车(采用四缸2.0L排量发动机),累计行程3万km,出现冷机时发动机工作抖动严重,会自动熄火,但热机后发动机工作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