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0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1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陆  陈智 《汽车生活》2009,(4):72-75
去年广州车展,FORD在中国推出被称为全球战略车系Verve概念车之后,终于在2009年的3月将量产型号——Fiesta上市。在金融危机远未结束的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Fiesta是FORD品牌全球复兴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52.
案例介绍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是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和阜阳至景德镇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安城际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近3 Km,其中主桥长1.363 km,主跨长580m.该基础工程的地质分布主要为粉细砂、微胶结砾石层、中风化和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层、泥岩层,复杂的地层情况为项目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此工程5号、6号、7号墩台基桩设计直径为2.5 m,桩长在80m左右.  相似文献   
53.
基于UTC-SCOOT的特殊相邻路口交通信号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相邻路口的交通特性,基于UTC-SCOOT提出控制这种特殊路口的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邻路口的交通状态。  相似文献   
54.
横风强度对平原上集装箱列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原大气边界底层速度型,对平原上运行速度为120 km/h的集装箱列车在横风角为90°8~12级横风下的空气动力载荷进行数值研究.研究对象分别为机车牵引装载着12.192 m(40英尺)集装箱的3辆NX70型平车和3辆X6K型平车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平原上X6K型平车装载集装箱所受升力的平均值约为NX70型平车集装箱的25%左右;2个列车模型中位置相同的集装箱所受侧向力基本相等,集装箱所受翻滚力矩约为NX70型平车集装箱的60%左右.铁路集装箱车辆的设计对其在平原上装载集装箱所受升力的影响很大,对集装箱所受侧向力的影响很小;集装箱平车底架的大面积空隙有利于列车底部和集装箱底部之间的空气流通,可有效降低集装箱所受升力和翻滚力矩;合理的铁路车辆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原上集装箱车辆运行的横风稳定性.  相似文献   
55.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交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也逐渐的摆脱以前的单点控制的方式,引入上端的系统综合管理平台,更好地强化了管理手段[1].基于lua语言和jquery语言相结合开发的NTCIP协议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扩展性,能有效地管理并控制路口NTCIP协议的交通信号控制器.  相似文献   
56.
陈智  蒋如宏 《船舶》2015,(1):31-34
介绍了饱和潜水员高压逃生撤离系统存在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梳理了该系统相关国际海事组织决议要求和船级社规范,在分析该系统的分类和特点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高压救生艇的特点,并预测了该系统的发展方向,为日后我国相关机构和企业对此系统进行详细的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以一艘87 m自卸砂船为研究对象,介绍破损载况组合、渗透率、风雨密点与无保护开口、破舱稳性计算衡准。根据《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采用CCS船级社软件COMPASS对自卸砂船的概率破舱稳性进行建模,计算表明,该船的概率破舱稳性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58.
中低压缩性土是高铁路基的主要承载地层,对其性能的认知水平和处理技术直接决定了高铁路基沉降控制效果和建造成本。对中低压缩性土近十多年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首先,介绍高铁中低压缩性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管理体系及其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分别详细论述了中低压缩性土变形特性与分类标准、毫米级工后沉降计算方法以及地基处理等核心技术;最后,通过工程实例从土性分类、工后沉降计算、地基处理措施以及监测反馈、评估等各环节,展示高铁中低压缩性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管理体系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高铁中低压缩性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与技术管理体系可以实现中低压缩性土判别分类、高精度沉降计算、经济适宜的地基处理、变形监控反馈的有效衔接,从管理角度实现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测、评估各个单位的协同工作,达到动态闭环控制,确保高铁中低压缩性土路基满足“毫米级”工后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