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25篇
公路运输   383篇
综合类   173篇
水路运输   185篇
铁路运输   142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为解决河北省张家口市北部坝上地区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严重的问题,以高黏高弹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为研究目标,通过沥青的常规试验和PG分级试验来评价3种不同的应力吸收层沥青结合料,并对3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高黏高弹改性沥青的常规技术指标要明显高于常规改性沥青,PG分级也高于常规改性沥青。与普通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相比,高黏高弹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62.
牛斌  韩聪聪  郭婷  曾德光 《隧道建设》2020,40(Z1):314-320
为研究粉细砂地层单层暗挖车站柱洞法施工时地表沉降规律,采用注浆试验、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控量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柱洞法在粉细砂地层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在粉细砂地层单层暗挖车站的优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 1)注浆加固对粉细砂的含水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均有明显的改善; 2)粉细砂地层柱洞法施工地表沉降大、沉降槽宽度大; 3)柱洞法施工时存在施工空间狭小、边跨施工沉降量大、综合接地施工困难等问题; 4)优化后的单层暗挖施工方案具有沉降量小、可机械化施工、节约工期、施工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63.
针对台州市域铁路S1线的技术特点和建设需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管混凝土双块式轨枕,创新了轨枕块之间、轨枕块与道床之间的连接方式,提出钢管混凝土双块式轨枕灌注材料性能指标,形成轨枕制造技术,实现批量化生产;基于钢管混凝土双块式轨枕,研发适用于市域铁路轻量化、经济型的无砟轨道结构,并开展无砟轨道实尺模型室内试验,验证了无砟轨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64.
韩剑光 《中国水运》2009,(8):259-260
钻孔灌注桩目前在高层建筑和桥梁下部的使用中已相当普及,但桩基成孔、成桩质量很难控制。笔者结合多年钻孔桩工程施工的经验,就桩基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工艺、成孔质量控制及桩基事故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期望通过与同行们相互交流,达到提高施工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5.
为了实现发动机气缸体的紧凑性与轻量化,开发了外侧带反刺的全新铸铁缸套。同时对外壁喷涂铝,以增强导热性,并提高缸套与气缸体之间的结合力。无须重新设计气缸体和曲轴,仅通过采用新的缸套,发动机的排量可由1.25 L增大到1.4 L。新缸套增加了排量,但在外形尺寸和生产设施方面均无重大变更。  相似文献   
266.
应用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法,对某远洋渔船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不同湍流模型对数值计算的影响,与船模试验值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验证了STAR CCM+软件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该渔船球艏最前点高度和首垂线处球鼻横剖面最大宽度进行参数变化敏感性分析,分析改型模型阻力及流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设计航速时,SST k-ω模型为较佳模型;首垂线处球鼻横剖面最大宽度变化对总阻力影响较小,球艏最前点高度增加能有效地降低阻力,当二者组合作用时,阻力能够得到较好改善。  相似文献   
267.
为了减少单桩稳桩平台的出运风险,外海稳桩平台往往采用平躺出运。文章针对自主设计的坐底式稳桩平台,研究确定了单桩稳桩平台的现场翻身的施工工艺,应用于南海某海上风电项目。该稳桩平台采用躺式运输到施工现场,使用双船抬吊翻身的形式完成稳桩平台的竖直,在保证后续单桩沉桩精度的同时提高了施工功效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68.
包(头)茂(名)高速公路陕西境柞水至小河段出现多处桥隧相接,文章对项目中采用的桥梁伸入隧道方案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桥梁伸入隧道方案设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如隧道断面加宽、隧道内排水系统出水口通畅、洞外管线进洞、隧道和桥台施工干扰、桥梁跨径布置等.桥梁伸入隧道方案可避免洞口高边坡,有利于环境保护,对开拓设计思路、提高选线的灵活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9.
本文探讨了共享电单车在各站点进行投放时的微观调度优化方案以及调度所需成本,为减少电单车企业经济成本的同时满足行人出行不出现"无车可租"的现象,以现有共享电单车车辆数为限制条件,满足出行高峰时刻车辆需求为目标建立整体规划模型,进而对电单车调度进行微观优化.本文选取了拉萨市城关区共19个投放点进行调度研究,通过对所选站点进...  相似文献   
270.
出行链特征指标的提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传统的交通分析方法,将大量的交通信息堆砌在一起,如时间信息、空间信息等,忽略了信息间的相互作用,割裂了交通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说明了出行链对交通分析和交通规划的重要作用,从交通现象的本质出发,给出了出行链的结构和定义,提出了出行链特征指标,以“链”的形式将交通系统的时间维、空间维、方式维和活动类型联接在一起,将交通系统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多项Logit模型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在模型拟合良好的前提下,验证了平均出行链长度和换乘次数对方式选择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