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64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文章基于我国铁路隧道防排水体系的技术现状及铁路隧道防排水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凸壳型防排水板的基本特征,并对凸壳型防排水板的等效管径、通水量等进行了理论计算和研究。结果表明:单位幅宽(隧道纵向延长米)凸壳型防排水板的最小等效管径为0.0626 m,不同工况下其通水量为376~2138 m^3/d;凸壳型防排水板的通水能力是环向盲管的18~38倍;提高凸壳型防排水板凸壳体的抗压强度是确保其通水能力的有效措施;凸壳型防排水板可全面替代传统的防水板与环向排水盲管设置。  相似文献   
62.
针对既有线提速改造及高速客运专线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轨道与路基参数的合理匹配问题,以室内动载模型试验研究为依托,配制6组不同密实度的土样,对轨道与路基结构进行了动应力、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反应模量等项目的测试,并通过不同压实系数下模型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基床、道床弹塑性变形以及反应模量的变化趋势,探讨了轨道与路基结构地基系数、压实系数及动静刚度等参数之间的发展规律,提出基床对道床影响的临界值,即:基床压实度为0.93时,基床临界动刚度值为75 MPa/m,基床临界动弹性变形为1.5mm,道床的临界动刚度值为110 kN/mm。对基床与道床参数匹配及相互动力作用的规律研究,为既有线提速改造及新线轨道与路基结构参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对预报信息延误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快速响应机制,结合信息化技术开发了配套系统。通过该系统将信息载体电子化,并将信息传递到线上,减少了信息流节点,使信息上传更及时;通过该系统对不良地质区段进行预警,提醒各参建单位及时处理,确保处理结果能快速反馈;该系统监督并记录各环节操作时间节点,如有延误、瞒报、漏报情况发生,便于责任追溯。该系统在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进行了现场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4.
为解决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问题,在正洞开挖前先开挖超前导洞,通过超前导洞的位移释放部分初始应力,从而减少正洞扩挖后的支护变形和降低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本文引入释放率概念,通过对超前导洞的不同尺寸、位置等条件下围岩变形预释放规律的数值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具有较好释放效果的合理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65.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我国第一条铺设无砟轨道的客运专线,采用以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主,设计时速达350 km.路基形式主要有挡墙和边坡两种形式,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京津城际板式无砟轨道系统在静荷栽和300 knl/h动车组作用下的路基变形与剪应变特性进行数值分析,以期有助于无砟轨道结构路基变形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采用探地雷达技术评估既有铁路路基状况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大提速要求对既有线路路基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文章分析国外铁路路基和道床评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结合中国铁路实际情况和探地雷达技术的特点,对国内既有线路路基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评估策略.  相似文献   
67.
马伟斌  柴金飞 《隧道建设》2019,39(10):1553-1562
铁路隧道病害具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如何在隧道病害进一步恶化之前采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有效检测和实时监测,并进行定量化的科学评估,是铁路隧道检测、监测和评估领域面临的问题与考验。通过在铁路隧道运营维护领域的多年探索和积累,总结当前运营铁路隧道检测、监测、评估及整治技术的发展现状,对运营铁路隧道的日常运维养修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首先,通过对铁路隧道病害进行普查和调研,对运营期铁路隧道病害进行梳理;然后,利用由验收检测、周期检测、日常检测、重点监测构成的运营铁路隧道检测、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运营铁路隧道的运营状态;此外,基于运营铁路隧道状态评估方法,实现隧道建筑物劣化状态的快速评定;最后,通过对铁路隧道病害类型的归纳和原因分析,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运营铁路隧道的病害整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8.
针对常规核子密度仪使用中存在的测试速度慢、辐射大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能够直接插入拟测土体中进行测试的深层核子密度仪探头.采用液压式加压装置与自重式反力装置将核子密度仪探头直接压入测试土层的不同深度,根据测试要求直接得出不同深度处的密度和含水率等指标.这种设备及相应的使用方法解决了常规工程测试中步骤繁琐、成孔大小不一、辐射性较强等相关技术问题,有较强的实用性且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9.
中国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现场实车试验、数值仿真计算和室内模型试验等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因素,系统研究了动车组通过隧道及交会条件下车体内和隧道内瞬变压力与洞口微气压波随速度的变化规律、缓冲结构的设置条件、隧道附加阻力的计算方法、隧道内辅助设施所承受的气动荷载要求以及长大隧道远程测试控制技术和隧道内精确交会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引起的气动效应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乘员舒适性以及隧道周边的环境,是高速铁路隧道设计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建议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隧道内复合型舒适度、微气压波标准,开展多孔吸能材料、洞口缓冲结构、减压竖井、横通道设计等减缓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70.
以朔黄铁路三家村复合式衬砌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C64k型敞车编组列车以70 km·h-1速度通过隧道时基底填充层表面实测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激振荷载,运用ANSYS软件进行重载列车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动应力分析.结果表明:该列车通过隧道时,填充层横向和竖向动应力均呈现先拉后压,最大横向拉、压及竖向压动应力分别约为20,70和50 kPa,均出现在靠近边墙的1#和4#钢轨下,最大竖向拉动应力约为15 kPa,出现在1#-4#钢轨下方;仰拱上表面竖向主要受压,最大压动应力约为15 kPa,出现在钢轨正下方位置,横向主要受拉,最大拉动应力约为40 kPa,出现在道心;拱顶和拱腰内表面竖向和横向的拉、压动应力均较小,在20kPa以下;边墙内表面竖向受到较大的拉、压动应力,最大拉、压动应力分别约为55和25 kPa,横向拉、压动应力均小于1 kPa.总之重载列车对基底结构的影响最大,边墙次之,拱腰及拱顶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