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35篇
铁路运输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广州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变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小毅 《城市交通》2004,2(2):29-32
目前国内城市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普遍呈现不合理的倾向,而城市发展的要求和需大于供的现状都迫切需要一个合理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本文通过比较广州市1998年和2003年万户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的调查数据,分析导致结构变化的内在原因,并结合其他城市的交通情况,阐述了广州市自行车、摩托车、小客车和公共交通等几种主要出行方式的管理特征,最后根据广州市一些成功经验,总结归纳了在出行方式结构管理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给国内相关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
文章回顾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客流成长的特征,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预测未来广州市轨道交通需求。通过比对相关文件要求,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市民出行体验和重大枢纽疏解4个方面对广州市既有轨道交通规划展开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标和5个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3.
TOD(交通引导发展)模式的目标应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致。以广州市华南板块为例,探讨了TOD模式在我国实践的效果,总结了TOD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TOD目标的实现,需要解决体制和机制创新,规划设计技术手段更新,土地开发实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等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马小毅 《交通与运输》2007,23(B07):8-11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好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准确把握居民出行的内在规律,城市交通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通过广州市两次居民出行指标的比较,分析广州市20年城市交通特征的演变,并为城市交通决策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客流规模是决定轨道是否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以广州市的轨道交通发展为例,借鉴国外一些城市的先进经验,从沿线土地利用、城市经济水平、城市中心区潜在的增长前景、自行车-公共汽车的联运、有效的城市管理、高效的经营等6个方面对影响客流规模的因素进行了阐述.一般的客流预测量往往偏高.而实际影响客流规模的因素大都较难把握.  相似文献   
26.
马小毅 《城市交通》2011,9(2):53-59
为加快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亟须制定相应的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从区域交通运输结构、城市交通供需态势、公共交通竞争力、交通管理机制四方面阐述了城市交通特征.重点从强化区域中心地位和建设现代公交都市角度分析了广州市城市交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构建"共享、畅达、绿色、公平"的和谐交通体系战略目标指引下,制定了交通设施引领和公...  相似文献   
27.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广州交通模型系统”。阐述了大广州模型系统的区域层次体系和应用结构体系;介绍了区域与城市模型整合的方法流程;最后提出了对系统的展望。  相似文献   
28.
2010��������˽�ͨ��չս�Թ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亚运会的承办给城市建设、交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然而亚运期间的突发而且集中的交通需求,也给城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亚运交通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城市在亚运前和期间的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本文通过系统分析2010年广州亚运场馆的分布特点和亚运期间城市面临的交通压力,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从建设和组织两个层次提出了详细的规划,并使用最新标定的交通规划模型对道路运行状况和亚运场馆可达性进行了定量的预测,结果显示战略规划的效果是可行的。最后还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分期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29.
马小毅 《交通标准化》2008,(23):172-175
通过阐述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的起因、定位和内容,分析现状模型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交通规划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四大优点.可使交通规划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可行性得以论证,从而为交通规划模型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0.
1发展历程 1)自主研发时代(1984-1992年) 为了应对20世纪80年代突然而来的“交通危机”,1984年,广州继天津之后开展了城市居民出行调查,试图了解城市交通特征和规律,并在1986年成立了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长期跟踪研究。当时国内城市交通研究和计算机技术都处于起步阶段,定量分析一般采用简单的数学回归公式或自编的四阶段法程序,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不适应于干变万化的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