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索一带一路影响下腹地-口岸可达性演化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构建腹地-口岸可达性测算模型,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腹地-口岸可达性高值区沿主要运输通道延伸并呈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和城市群为中心的群状集聚现象。腹地-口岸可达性逐年优化,高值区向一带一路沿线扩散趋势明显;腹地-口岸可达性空间差异呈现以2013年为界先减少后增加的V型变化特征,东部和西部可达性空间非均衡程度大于中部和东北部;高可达性城市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可达性城市与高可达性城市相邻时其类型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与中、低可达性城市相邻概率,且一带一路之后,类型向上转 移概率高于一带一路之前;腹地-口岸可达性形成以最短旅行时间为主导、路网密度为支撑的时空演化格局。  相似文献   
12.
我国SUV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先春  高丽  杨沿平 《上海汽车》2006,(11):14-17,26
分析了国内高、中、低档SUV的现状,通过剖析不同SUV产品和企业的情况,阐述不同档次SUV目前面临的不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SUV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拱桥尤其是连拱拱桥因具有优美的线形和良好的承载能力而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应用和推广。以某连拱拱桥为例,对2号抗推力墩的实际刚度进行了连拱计算,其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在理论上也比较合理,类似工程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重点介绍设计中优化的几个问题,可为同类桥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寒区道路发生翻浆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得到的结论为翻浆是土质、水、温度和路面结构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继而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元分析和色调的彩色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主元分析和色调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应用主元分析法确定分类数,将彩色图像分成几个区域,然后基于色调特征将区域再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最后根据CIE(L*α,b*)空间的颜色差异合并具有相似颜色的子区域,得到最终的精确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事组织的立法和商业节能减排的双重驱动,为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带来了深度革新的契机。研究表明,大、中型油轮和散货船仅靠现有的船型优化、主机优化以及安装常规水动力节能装置等手段难以达到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下降30%以上的第3阶段技术指标,而气层减阻作为先前仅适用于高速船舶的技术再次迎来了突破性进展。气层减阻单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节能10%以上,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节能技术之一。文章针对性地研究了气层减阻技术在低速矿砂船上的应用,阐述了气层减阻技术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防御性驾驶行为心理作用过程缺少定量描述的问题,在界定防御性驾驶行为内涵的基础上,设计防御性驾驶行为量表.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以过去防御性驾驶行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为预测变量,行为意图为中介变量,后续防御性驾驶行为为结果变量的分析模型. 对非职业驾驶员在间隔3 个月的两个时间点跟踪调查,第1 次调查内容包括过去防御性驾驶行为、TPB变量、个人基本信息,第2 次调查包括后续防御性驾驶行为和个人基本信息,获得两次调查数据完全匹配的有效问卷213 份. 对有效数据分析显示:主观规范对防御性驾驶行为意向不显著,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和过去防御性驾驶行为对防御性驾驶行为意向影响值分别为0.40、0.29 和0.26;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过去驾驶行为通过行为意向(0.3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后续行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0.
针对SS,型电力机车在运用中经常发生LC接触器触头拉弧严重,有时造成接触器触头粘连现象,影响机车的正常运用的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技术改进,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