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4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东海大桥主航道桥斜拉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420 m五跨连续的双塔中央索面斜拉桥.主梁为在大跨径斜拉桥上首次采用的钢-混箱形结合梁.重点介绍该桥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结构参数对公铁两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受力性能的影响,确定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以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该桥杆系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辅助墩、吊跨比、矢跨比及交叉索数量等参数变化对结构竖向刚度、端吊杆活载轴力幅、桥塔弯矩等的影响,提出各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建议。结果表明:在边跨设置辅助墩能提高结构的竖向刚度、降低桥塔顺桥向弯矩和端吊杆活载轴力幅;吊跨比越大,结构的竖向刚度越小;矢跨比越大,结构的竖向刚度越大;增加交叉索对数可以降低端吊杆的活载轴力幅,但交叉索数量增至一定数量,端吊杆活载轴力幅值降低趋势趋于稳定;推荐大桥采用边跨设置2个辅助墩、跨中纯悬吊段吊跨比0.3、主缆中跨矢跨比1/6.5、交叉索9对的结构布置。  相似文献   
13.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1号墩防撞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天兴洲大桥的工程特点和设置防撞装置的必要性,提出适合该桥梁防撞要求的等截面桥墩防撞设施,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船与该防撞装置的碰撞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桥梁设计所关心的技术指标,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北京至广州客运专线在武汉跨越长江的重要桥梁,其主桥为主跨504 m的双塔三索面三主桁斜拉桥,铁路、公路分上下2层布置。重点介绍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结构体系、主桁结构、基础选型和基础施工等关键技术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公轨两用桥轨道横梁与整体节点连接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首座大跨度公轨两用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轨道横梁与整体节点连接的足尺模型疲劳试验。首先根据大桥交通状况与设计流量,由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确定其疲劳荷载谱,制定出疲劳荷载取值;然后,设计并制作了1:1足尺模型,对模型进行200万次疲劳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模型应力水平较低,实测应力幅大致为30MPa,疲劳加载200万次后,试验模型未出现裂纹。最后根据疲劳试验结果及国内外有关规范,对轨道横梁与整体节点连接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评价,认为在结构使用寿命期间及正常养护维修情况下,该连接不会发生疲劳开裂,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组合结构主梁斜拉桥设计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宗余  张强  王应良 《铁道勘察》2007,33(Z1):50-53
简要回顾了组合结构主梁斜拉桥的技术演进,介绍了目前的设计进展和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在该领域的一些开拓性工作。最后指出组合结构主梁斜拉桥将继续保持在中等和大跨度宽桥面斜拉桥领域的优势,在跨度大于400m的多塔斜拉桥领域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千米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千米级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及关键构件设计、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分析、稳定分析、动力分析以及车桥动力相互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中国多条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桥梁是铁路客运专线重要工程结构,对于客运专线列车运行的平稳性、旅客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多座客运专线大跨度桥梁正在设计或建造之中。客运专线大跨度桥梁,除必须满足传统的强度要求外,首要考虑的是需要更大的刚度和更高的耐久性.桥梁需要具有良好的横向、竖向刚度、扭转刚度及较小的梁端转角。以下对客运专线大跨度钢桥的主要技术特点,采用的新技术,及其制造与安装分别进行论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南京仙新路长江大桥主桥为跨径1 760 m的单跨钢箱梁悬索桥,主缆垂跨比1/9,边跨跨径580 m,边中跨比0.33。该桥上、下游各设1根主缆,单根主缆由169股127?5.4 mm镀锌铝高强钢丝索股组成,采用PPWS法施工,钢丝标准抗拉强度2 100 MPa。吊索与索夹采用销接式结构,跨中设置柔性中央扣索,短吊索设置关节轴承。主索鞍采用宽鞍槽单纵肋铸焊结合构造,散索鞍采用底座式全铸结构。加劲梁采用扁平流线型封闭整体钢箱梁,总宽31.5 m,梁高4 m,顶板与U肋之间采用双面埋弧全熔透焊接。桥塔采用门形混凝土结构,总高277.3 m,其上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外包N字造型钢结构;桥塔基础采用直径2.8 m钻孔灌注桩。南锚碇采用外径65 m圆形地下连续墙基础;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平面尺寸70 m×50 m,高50 m。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及抗风性能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强度、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在加劲梁上设置0.67 m高中央稳定板、两侧风嘴处设置1 m宽水平稳定板后,大桥的颤振、涡振等抗风性能均满足要求,且具备一定的阻尼储备。  相似文献   
20.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大型结构分析程序LS-DYNA,建立了船舶和桥墩防护装置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船与防护装置在两种角度下的碰撞特点、船艏及构件的损伤和吸能特性,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