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41篇
综合类   112篇
水路运输   100篇
铁路运输   95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以京原铁路的地质病害为研究对象 (包括滑坡、崩塌落石等 ) ,通过室内收集资料 ,利用全色黑白航空像片进行地质病害判释 ,并以野外实地调查验证为事实依据 ,辅以室内资料处理和整理 ,对京原铁路地质病害的类型、产生、分布、发展进行分析 ,并提出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432.
433.
根据国内工程承包企业在东南亚承包市场上实施、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的情况,对自营、转包、联合经营等几种项目的组织模式的特征、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联合经营模式是国际工程项目组织和实施的一种相对理想模式的观点.同时根据以往国际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对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材料、设备等组织和合同管理等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可供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434.
435.
60 kg·m-1U71Mn钢轨气压焊热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60kg·m-1U71Mn钢轨气压焊热循环测试方法。测量部位分为表面和内部,分别在轨头、轨腰、轨底三角区和轨底脚。通过多点测温,分析气压焊加热器火孔尺寸对钢轨整体热循环的影响,适当减小了轨底脚火孔尺寸,消除了轨底脚加热温度偏高的现象。通过分析加热温度曲线,珠光体开始转变奥氏体温度为740℃,完全转变奥氏体温度为790℃,从而确定了焊后正火最低温度。通过分析冷却温度曲线,奥氏体开始转变珠光体温度为650℃,完全转变珠光体温度为610℃,进一步确定了焊后正火最高启始温度。因钢轨加热和冷却速度较快,使相变滞后发生,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相变的温度相差约130℃~140℃。火焰加热钢轨表面及内部温差120℃~150℃,空冷温差20℃~30℃。  相似文献   
436.
437.
高文良 《东北公路》2001,(B07):57-58
介绍东南公路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机构设置、工作职责与程序、监理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438.
浅谈车钩分离的原因及判断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伟  高文 《铁道车辆》2001,39(8):42-43
目前,在全路运用的铁路货车中,车钩分离是影响铁路运输正点、威胁提速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进一步探讨车钩分离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笔者对沈山干线近几年来发生的车钩分离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39.
LN130 (BJ130) 型汽车钢板弹簧是我厂为沈阳汽车制造厂和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工30型2吨载重汽车配套产品。于1983年被机械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LN130 (BJ130) 板簧采用60Si2Mn钢制造。60Si2Mn钢有强度高、弹性极限及屈强比高、淬透性好,回火稳定性好等特点。但由于含硅量较高,夹杂物也较多,并有深层脱碳倾向和第一类回火脆性。因此,选用该钢种时,应针对材料的成份特点合理安排热处理工艺,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40.
<正>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当前如何使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与西部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尽快解决严重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我国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战略构想提出初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